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最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针,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从当代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主要由法治特色论、法治目标论、法治道路论、法治方针论、法治方式论、法治德治结合论等"六论"构成。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但不照搬别国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3.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针。我…  相似文献   

4.
江海洋 《群众》2008,(6):48-49
所谓“法治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积淀于一个国家、地区,并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及其价值取向。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首要倡导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法治精神就很难延续传承,更谈不上提高社会法治化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法治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增强六个观念鲍遂献于复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增强六个观念。一、增强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方针和原则。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吸取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05,(7):31-31
彭厚文《论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思想》一文提出,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受时代和历史环境的限制,马克思这些无产阶级导师不可能预见到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应该创建新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条件下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7,(1)
我国法治模式的路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实现法治与社会的有效融合。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法治建设必须厘清政府与党、司法机关以及权力机关的关系,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层次推进法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以法治官”“以法助民”,以这两个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上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议事日程。厉行法治、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而不是党的领导地位的改变。为了顺利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一2、我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这类国家在法治化进程中,政党的作用同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是不同的。如果说早发内生型国家法治化的实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然历史过程,政党对法治化的实现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的话,那么后发外生型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总设计师.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形势,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具体问题,提出了以法治代替人治,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一系列有独特见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是国家重要执法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负有重大责任。一、公安机关的全体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一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基础"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人治论与法治论两者之争一直存在。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金桥 《学习与实践》2009,(10):102-10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经坎坷曲折,最终走上了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建国早期我国有过追求法治的理想和实践,1978年前的20年几乎是我国法制(治)建设的空白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至今,法律权威逐步得到树立,法治建设渐入佳境。透视建国以来共和国法(制)治建设进程中令人难忘的若干经典性法治事件或重大法治论辩话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治国方略在我国确立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法律权威在国家控制和社会治理中不断被认知、重视及尊崇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人大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回答了为什么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时代之问,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制定了目标和方案,并率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命题,明确了人民立场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根本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法治实践,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使命任务和实现路径,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行动纲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有助于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有助于不断提高全体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效实现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这一目标任务,要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以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活水源泉。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国家政体理论金太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体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南。本文拟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一考察,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这对指...  相似文献   

18.
张雷  陈世润 《前沿》2010,(9):4-7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方学者和中国自由化观点认为应该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倡导西方国家所宣称的普世价值。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具有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杨正万 《人大论坛》2014,(12):56-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题确立为“依法治国”,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法治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法治建设能否带来新的面貌,都离不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模式类型的互动性及其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向军 《前沿》2008,(4):130-132
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前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法治建设模式进行正确选择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法治实践进行实施。当代中国主要有三种法治建设模式:政府指导型、社会推动型、乡村认可型。法治建设本身具有互动性的要求,当代中国国情发展的实际也内在的需要发挥这种互动性,以政府主导为前提、乡村认可为基础、市民推动为关键才是推动中国法治建设模式互动性的正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