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可能跨越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应该走跨越发展之路,但需要有效的发展战略.分析认为,绿色营销是其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最后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绿色营销与生态经济两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短缺,己经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还处于争论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绿色营销与生态经济两者的内涵,明确其相互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氛围,重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政府的严格规制、生态文明的引导,广大企业才会大力实施绿色营销,有效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3.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个个方面,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川省是形成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地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较多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绿色转型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破之题,而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策略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中国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目标与具体举措,为加快中国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一历史性转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李鸣 《前沿》2010,(19):155-15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科学技术在不同的时代放射着不同的光彩。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呈现了黄色科技文明的色彩,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呈现出黑色科技文明的色彩,那么,生态文明时代的科学技术则应当呈现出绿色科技文明的色彩。在绿色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战略的时代,绿色科技浪潮正扑面而来。本文以生态文明时代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绿色科技的内涵特征、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房文双 《前沿》2011,(1):195-19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许多可操作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效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尤其是2015年开始的"法治毕节"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探索了一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模式和样板,为贵州民族地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为贵州的生态法治建设探索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明浩 《今日民族》2013,(4):56-56
民族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事业,由于其与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大有作为。在"促进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建设中,民族文化可施展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那些看似"落后"的文化中往往潜藏着很多科学的内涵,能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晓园  侯明明 《求索》2011,(10):1-4
生态文明动态评估是评价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构建生态文明综合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全国和云南省生态文明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资源消耗也同步增长;虽然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强,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环境综合影响绩效相对较低,限制了生态文明快速发展。本文就生态文明评估绩效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云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余春存 《政策》2013,(8):87-8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快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现代农业面临着种种弊端,生态文明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科学的农业经营方式.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明史从原始狩猎文明经农业文明到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创造繁荣的同时,人类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生态危机。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指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虎林市幅员面积9334平方公里,总人口31.7万,设有国家一类陆路客货运输口岸,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虎林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部署,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赶超跨越,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虎林,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分别增长7%、25%和39%。虎林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两年晋升3位;连续七年跻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民生十强县,先后获得中国绿色稻米强市、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多项桂冠。  相似文献   

18.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9.
刘新宇 《重庆行政》2013,14(4):25-2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一、坚定生态自信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是全国十个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5A级旅游景区"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十佳生态  相似文献   

20.
杨英姿 《新东方》2008,(11):7-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和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南发挥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