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进高起点建筑节能工程,上海先后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和市级示范项目,其中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6个,建发部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4个,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化基地”3个,建设部“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5个,  相似文献   

2.
“吃粮”     
成语“钩心斗角”(“钩”亦作“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贬义词,人们经常用其来比喻用心机、互相排挤倾轧的行为。其实,“钩心斗角”最初不是指这种不好的行为,也不是一个成语。“钩心”和“斗角”是两个古代建筑学术语的并列拼合。“钩心”是一种建筑形式,“钩”是钩挂、钩住的意思,指屋顶建筑构件之间相互牵引或连接;“心”是指宫室房屋建筑的中心部位。“斗角”是另一种建筑形式,“斗”是碰撞、接触的意思,“角”指建筑物的檐角。当某一建筑群既有“钩心”又有“斗角”的时候,便称为“钩心斗角”了。  相似文献   

3.
智能窗     
《时事报告》2011,(11):68-69
几乎瞬间以全自动的方式,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转换,这种窗户就是韩国科学家日前宣布的研究新成果——“智能窗”,为节能建筑提出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声音     
《创造》2011,(11):12-12
“我国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而且由于建筑节能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2020年前,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由发改委、住建部编制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已经过半年的征求意见,近期有望出台。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节能的巨大市场将在“十二五”期间徐徐开启。  相似文献   

5.
刘丽姣  许佳  马云琳 《前沿》2014,(9):226-227
当今社会,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在建筑空间意境营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傣族和景颇族的传统民族符号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遵循“有机建筑”的概念及“有机更新理论”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是解决设计中“地域性”与“当代性”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是体现“延续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7.
行业     
《创造》2011,(9):24-24
酒店旧楼着手节能改造 据报道,不少酒店、旧楼开始对其建筑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开始担忧,逐步加入了“节能减排”改造行列。正熙酒店、四季酒店等全面进行LED灯光改造,蜀都大厦准备进行建筑的全面翻新改造,凯宾斯基饭店对空调制冷进行了改造,棕榈泉控股对其车库也进行了LED灯光改造。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有“人格”的,因为他里面沉淀着丰富多彩的岁月记忆。像海秀路上的望海楼、乐普生、海口饭店、原海南广播电台楼址、农垦医院等在海南建省前后建成的一批当年傲视群楼的老建筑,都是海南崛起的“见证人”,是海南现代的活化石。这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兴衰运转和海南近20多年的繁荣昌盛休戚与共,还由于他们里面有着许多在岁月里沉浮的名人轶事。这,就是建筑特有的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9.
甄艳 《政策瞭望》2013,(8):55-55
江苏省政府决定.到2015年底.江苏城镇新建建筑面积将全面达到一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该省通过绿色建筑建设有望撬动上千亿元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按照《江苏省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设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总面积将超过1亿平方米。2015年.江苏全省城镇新建建筑面积将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省5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据悉.江苏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除了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还将33个各类示范区纳入绿建标准实施范围.并要求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达标。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每新增1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将直接拉动504L元以上增量投资.有望撬动上千亿元的绿色建筑市场,带来强大的产业推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周易》诸卦象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从《大壮》、《丰》、《豫》和《离》我们可以领略先人们对人间美好居住的追求,从《大过》,又可以看到其的死亡观念和土葬风俗,而《观》、《涣》、《萃》和《震》又和宗庙建筑有关,另外“龙”(乾)在中国建筑装饰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周易》“数”对中国建筑亦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易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和“四”的运用,最为突出。同时,中国园林和建筑都不约而同地追求阴阳和谐、对称变化、象在意外和“天人合一”等审美境界,最终达到一种诗意安居。“居”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