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民政部门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优化救助机制流程,提高救助补贴标准,探索社会救助新举措,有效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黑龙江省:采取更实、更细、更精准救助帮扶举措黑龙江省民政厅针对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残障和独居的老年和未成年低保对象以及出现确诊、疑似患病的困难家庭,采取更实、更细、更精准救助帮扶举措,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省民政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期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从2006年起,新疆阿勒泰地区探索性地开展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着力建设一个各级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完善、资金保障落实、组织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项目、救助对象等方面有重合交叉的地方,这使得二者在融合治理上具有了可能性。面对两者融合的困境,可以从救助对象识别、救助项目安排、救助资金使用、参与主体、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构建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兜底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扶贫模式创新,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确帮扶和精准管理实现"造血式"的扶贫救助目标。将"公私合作"即PPP模式引入精准扶贫,让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结合政府的社会责任与民间资本力量,已经在部分地区被付诸实践。但引入PPP模式的精准扶贫尚需进一步的制度完善,主要包括:加强扶贫领域的立法;明确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强化对公私合作扶贫的制度化监管。  相似文献   

5.
禹尚良  刘伟 《中国民政》2013,(11):30-30
近年来,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管理的决策部署,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六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发展,先后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示范城市、全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徐汇区依托区级城市运行平台,积极打造精准救助场景,以"一网通办"为抓手,以"数据集群"为支撑,初步搭建起"一网统管+精准救助"的工作平台,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精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了精准帮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提升,优化了社会救助服务能级。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天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救助,以实现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实现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网查询,为编牢织密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全市  相似文献   

8.
正滨海县政协日前召开常委会议,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协商议政。委员们认为,一要在队伍建设上再强化。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规划,创新脱贫攻坚机制,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二要在精准上再下细功。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对象精准、产业项目精准、兜底救助有保障。三要在机制上再创新。严格考评机制,聘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0.
樊文 《中国民政》2023,(13):52-53
<正>“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对生活有了希望。”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的刘阿姨领到救助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刘阿姨家有两个高龄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丈夫突发脑中风,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相城区借助“困难群体智慧帮扶信息平台”,及时发现了她家庭的困难,不仅办理了低保、实时医疗救助,还为她链接慈善、医疗等资源,实施免费电动轮椅适配、专业医疗康复训练等精准化帮扶项目。如今,丈夫的身体慢慢好转,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刘阿姨家的帮扶项目是相城区开展服务类温暖救助的工作缩影,也是相城区打造“相帮扶·城温暖”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的生动体现。作为民政部组织开展的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近年来,相城区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聚焦主动帮扶、温暖帮扶、精准帮扶、体系帮扶,实现了社会救助向集约聚合、定制式服务、温暖救助、按需施策的转变,在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提升了社会救助的温度,满足了困难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创新"343"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借力"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一是创新"特困帮扶",延伸救助覆盖。创新建立"1+8"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1"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长宁区通过在全区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针对各类困难群众提供分群分级的救助帮扶,构建起"政策找人"救助关爱体系,努力打造"精准+高效+温暖+智慧"的新型社会救助大格局,切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推行"政策找人"机制的目的推行"政策找人"机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实现社会救助从被动施救到主动预防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2021年3月,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被纳入云南省"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禄劝县创新救助评估模式,组建了408人的"县+乡镇(街道)+村(居)+组"四级信息员队伍,积极探索运用6步工作法、建立和应用4种致困分类法、综合实施X种救助帮扶政策,形成了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64X"模式,开创了"精准、高效、智慧、便捷"的困难家庭社会救助帮扶综合评估工作新局面,返贫致贫现象全清零。  相似文献   

14.
一 所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创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增强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求助有门、帮扶有章、救助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领导重视,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分管领导牵头,民政局承办的帮扶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实。镇(街道)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内部发挥纪检监察、目督、财政等职能部门作用;外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适度普惠与兜底救助相结合、精准救助与差异救助相结合、制度救助与社会帮扶相结合,创新建立了具有盐城特色的综合救助体系。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时代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社会救助改革的着力点尤为关键。在苏州调研中我们发现,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当地实情,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畅通多种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管理转型,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特别是近年来,苏州在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7年11月浙江省首个慈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落户衢州市开化县的半年来,衢州市借助基地优势,先后筹集慈善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32个,救助帮扶各类困难群众8000多人次。注重平台搭建,凝聚精准帮扶力量。一是厅市合作"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厅市合作"机制优势,通过浙江省民政厅牵线搭桥,组织浙江  相似文献   

19.
高教贫困生帮扶是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教贫困生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容易成为激烈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依靠精准帮扶的思想,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对贫困生进行精准的就业帮扶和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教贫困生就业,更好促进社会的全面、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推进和谐通州建设,构筑特困群体帮扶救助体系,南通市通州区政协充分利用季度协商这一平台,为救助帮扶弱势群体建言献策。针对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中存在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未有效建立,社会组织培育任重道远;基层社会救助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体存在依赖心理,自主脱贫主观意识不强;职能部门协调统筹机制不尽完善,信息互通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