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所称的"城市群"在美国分为两个档次:大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大城市群的功能是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大都市区的功能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国中西部地区除了培植少数大城市群外,更迫切的是抉持大都市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大城市边缘区基础建设不应只考虑到自身发展,而应将城市核心区域与乡村地区考虑在内。在大城市边缘区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城市核心区域相互统筹,尤其是在资源投入方面,应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在何处出现、规模如何以及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问题,一直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一直存在着小城镇优先型和大城市主导型的争论。本文根据空间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根据市场潜能函数,考察了我国的城市化模式问题。我国区际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化的城市化道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选择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司、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化战略及其途径”研讨会上,与会的中日专家提出,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发展应特别注意大城市圈的作用。  中日专家在研讨中指出,从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民人口基本上都走过了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分散的中小城市到大的中心城市集中的历程。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大城市圈间的竞争和协作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目前,中国一些发达地区已出现一些在亚洲、全球经济中具有竞争潜力的大城市圈,但中国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0%左…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大中城市快速发展是世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规律。现在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再也不能墨守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成规。湖北城市化的发展方针应该是:充分发挥特大城市优势,壮大完善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犯罪区域分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已遍及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与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迅猛的城市化也引起了犯罪增多和猖獗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人们在研究城市化与犯罪的关系时,一般比较重视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的规模、类型、人口、文化、建筑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而较少研究犯罪在城市中的区域分布,特别是在大城市内的区域分布这一课题。文章认为大城市内部犯罪区域分布是由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分析了大城市内部犯罪区域分布的特点,并从中得到了三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乡村生态环境严峻等问题突出。对此,应树立以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经济永续发展的理念。为实现永续发展目标,应完善"全景产业链",强化乡村绿色基础设施载体与支撑功能,加强乡村产业规划的政策引导作用,建立乡村产业经济的扶持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安树伟 《人民论坛》2010,(11):10-11
大都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200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4.9%,已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阶段。大都市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加干预的市场自由放任很容易造成大城市膨胀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一个发达国家已完成、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性现象。随着第一批城镇和城市出现,被称作“城市化”的社会过程就开始了。今天,我们要在一、两代人手里取得与西方好几代人同样的成果,有必要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乡村化”。一  城市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通常指相互联系的社区发展过程:农村不断向城市靠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流向城镇和城市,城镇与城市的数量增加,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在中国与世界上奔涌而来,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伴相依的世界性潮流。当此之际,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城市迅速发展为特色的湖北城市化方兴未艾,超大城市武汉市市区人口已达382万,大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在湖北城市体系中曾一度出现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ic(y-H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断层”状况。针对这一省情,为了加快湖北的发展、促进湖北的振兴崛起,使湖北能以雄健的抢前争先的姿态进人ZI世纪,1995年,中共湖北省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跨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尽快将黄石、荆州、襄樊、宜昌、十堰…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200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4.9%,已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阶段。大都市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加干预的市场自由放任很容易造成大城市膨胀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1,(10)
过度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一种消极的城市化状态,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主要表现在过量的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转移,超过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造成城市人口增加与就业机会不足、农村人口减少与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下降之间的不协调,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城市病也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毋宁说是大城市化。形成这种城市化模式的根源在于,资源完全由权力来分配,而官员们当然乐于把资源集中于自己居住的大城市。有一些经济学家也滥用规模经济理论,基于狭隘的经济效率,为这种大城市化提供依据,而全然不顾这种大城市化模式所带来的严重社会、文化与政  相似文献   

14.
陈德宝 《公安研究》2010,(10):43-47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财物流动性不断增强,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和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部位。研究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特殊区位特点,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丰富治安防控手段和措施,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治安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经济史来看,中国经济是从农耕经济发展而来的,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了很大分量,过去所谓的城市主要也是集市的放大,本身就带有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越势来看,发达国家已经走出注重发展超大城市的时代,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化的弊端,相反,他们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发展。我国地少人多的现实,必然导致过度城市化的浪费.而县域经济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应该说强调发展县域经济,不啻为实事求是地符合传统又有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6.
论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发展杨长明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1820年率先出现了象征着人类文明新纪元开端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伦敦,之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自发地流向城市。人口的急速城市化,使英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英国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贫民窟现状经过几十年努力,巴西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就,已由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0年为1049美元,与我国目前的水平基本相当,到1980年达到2486美元,2000年人均GDP为3587美元。由于巴西农村内部巨大的“推力”,经历了空前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过程,成为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和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城市化率由1960年的56%,提高到2000年的81.2%。巴西城市化的特点是:(1)大城市化。农村人口集中进入大都市。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地区1950年250万人,1980年达到1350万人;同期,第…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出台和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推开,小城镇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但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诸多弊端却日益显露.小城镇化的主导模式违背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也与中国城市化的实际状况发生偏离.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实施大城市化战略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士林教授在《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12期发表的《"大都市"已不适用于界定和表述中国大城市——以上海为例》一文中指出,"大都市"成为一些中国大城市定位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表述,但同时认为,"大都市"这个概念不利于解决中国大城市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已明显不适用于界定和表述中国大城市。对此,笔者认为,大都市概念在中西方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能够很好地描述和反映城市化在中国的客观发展情况,这一概念并没有过时。中国大都市问题主要是由传统的大都市发展模式造成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大都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普遍趋势。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这种发展态势。文章对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