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由多种功能构成的有机体,为居民提供居住、交通、生产、商业、休闲等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城市住房资源配置失衡而引发的社会阶层差异扩大和居住空间隔离分化现象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和谐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将城中村改造与建设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结合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社区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有机更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缓解战争破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众多西方国家都进行了以大型居住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社会住房建设。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大型居住社区走过"繁荣——衰败——复兴"的发展历程。参考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上海建设和管理大型居住社区提供有益的启发与镜鉴。整合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新加坡的居住区是以新镇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串联式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已开发了23个高密度新镇,约九成的人口都居住在新镇中。一般,单个新镇规模为15-30万人口,占地  相似文献   

3.
《吉林政报》2013,(17):3-4
吉政发[2013]2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居民住房安全,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城市危房和塌陷棚户区改造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城市居民居住安全、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目的,通过集中力量、整体改造,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危房和塌陷棚户区居民住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各地大城市的发展,都伴随着三个发展阶段:大规模新建、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重点转为对旧住宅的更新与改造。因此,旧住房改造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旧住房的改造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居民居住质量、城区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旧住房综合改造的历史和现状上海现有1990年前建造的房屋约1亿平方米,50年以上"高龄"的有2000多万平方米。1995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公有住房出售政策,累计向居民出售8600万平方米的公  相似文献   

5.
正增加城市住房的有效供给,必须打破政府对城市住宅用地的卖方垄断,开展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实现城市住宅用地和住宅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而首先保障居民对房子的居住需求,就要在自住房与投资房之间筑起一堵"隔离墙",让两个市场互不干扰,各自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北京市将"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列为十大为民办实事之首,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开展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坚持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全市上下始终围绕"住有所居"目标,进一步提高群众居住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为实现首都百姓"安居梦"不懈努力。一、整...  相似文献   

7.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保障房的空间布局是影响住房保障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城市在保障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选址偏远、集中连片和配套设施滞后等特点,造成了保障房社区居民居住空间和社会地位的双重边缘化,引发或加剧了社会分层的标签化、贫困的聚集与再生产、纵向社会流动不畅等问题,最终成为居住隔离现象的催化剂。鉴于此,应围绕推动多元混居这一基本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理与协调对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阶层关系、居住空间格局、还是居民的心理接受程度,都具有推广多元混居模式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9.
忽然说去宜兴。 宜兴离我居住的城市就两个小时的车程。这个城市离我是如此的近,但是我很久没有回去了。  相似文献   

10.
渝府发〔2007〕13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直辖十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特别是从2003年起,将城市廉租住房保障纳入了市政府"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1.
欧阳海燕 《小康》2011,(6):32-36
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表示,住房支出令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对于青年人最明显的五种影响是:日常生活精打细算、心烦、减少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安全感以及担心失业。对于奋斗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来说,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在于"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买房难、租房不易,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收入不满意",因此有近五成一线城市青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二三线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上海不少街道和小区的社区文化活动搞得很是热闹。这是令人欣喜的。 现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七十二家房客”式的拥挤正在进入历史,独门独户的公寓(单元房)日益成为主要的居住方式。可不少人又怀念起过去那种邻居都像一家人的氛围来,嫌现在邻里关系冷漠,老人尤其寂寞。这真是城市生活的两难。有了宽敞的住房以后,还能做些什么来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13.
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是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优化上海城市格局和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涉及9个区县上百万人口的居住和迁移。以闵行区为例,根据市有关规划,到"十二五"末,闵行区共承担1440万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加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为了解北京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满足市民公共服务需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期开展了北京市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居住环境满意度包括居住地周边公共服务和小区物业管理两个方面。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要求,切实改善我省城市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加快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杨豪中  王劲 《求索》2011,(1):57-59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空间隔离现象,由此引发的阶层差异扩大,住房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将城中村改造与消除居住空间隔离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融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更新的有机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居住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对同一住宅阶层的群体起着激励作用,因其相似的经济利益、兴趣爱好等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但居住隔离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严重者则可能引发文化隔离,从而限制城市整合文化的功能,使城市文化难以成长;甚至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言,我们还是要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大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品质是否达到现代化和人文化,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内外在体现。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居民住房水平的提高,而居住水平改善又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动到城市,带来城市更加繁荣的发展。短缺经济时代:住房改革与市场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社会矛盾突出、百废待兴,政府和市民都盼望通过改革开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住房改革问题上的迫切性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独立后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就建设了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赢得了"世界花园城市"的美称。新加坡几十年始终如一地推进"世界花园城市"建设,其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严肃性和法制化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郭九林 《求索》2008,(5):78-80
在美国郊市化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地开发理想的郊区社区,建造廉价宽敞的住房,吸引中心城市居民向郊区转移。郊区化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开发商也被视为美国城市外观形态的“塑造者”。同时。城市人口的分散也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层和住房隔离现象加剧。本文以此为题,来考察在关国郊区演进过程中地产开发商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