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邰言 《黄埔》2015,(2):85-94
上个世纪末,中国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顺利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国洗雪了百年屈辱。主权问题不能谈按照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到1997年6月30日,英国人租借新界到期。时间进入1979年,离新界租约期满只有18年了,香港投资开始裹足不前。英国政府有点坐立不安了,急于提出香港未来的地位问题,于是派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到北京来摸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本来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却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之于解决澳门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即"港澳模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一些正式场合较少提及"一国两制",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放弃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方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失败了。鉴于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各种误解和歪曲言论,  相似文献   

3.
王俊彦 《传承》2009,(23):8-10
1984年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1984年9月2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与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告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  相似文献   

4.
《统一论坛》2012,(5):24-25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指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进方向。这一构想当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1997年香港和1999年澳门的顺利回归,回归以来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踏上澳门的土地,就感受到澳门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一国两制”在澳门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通过实践更能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知道,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初衷,"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而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步入了"一国两制"的轨道。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范例。江泽民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  相似文献   

7.
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策略来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伟大科学构想.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体系不但有坚定的原则性,而且有高度的灵活性.在香港、澳门回归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以卓越政治家的眼光与胸怀,排除干扰,坚定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着眼于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设计,系统地提出了实施的理论、政策、措施,已对台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两岸的交往、贸易.  相似文献   

8.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冷战尚未结束时,中共中央及邓小平先生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其后又成功地运用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实践。事实证明“一国内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己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杜俊华 《求索》2015,(1):173-177
抗战时期,葡萄牙因经济、军事、人口、面积等原因,已经沦落为世界上的三流国家,为使澳门免于被日本占领,在中日两强中不得不采取"中立偏日"的远东政策,使澳门继续在葡萄牙的统治之下。香港沦陷后,澳门远东国际"自由港"地位,以及香港的资金、技术等向澳门的涌入,使澳门获得了"经济繁荣"的机会,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畸形的,是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的"经济繁荣"。而随着战后香港国际港口城市的恢复,澳门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0.
回顾回归15年来澳门的经济发展道路,可以发现,这条道路并非一路平坦,而是布满荆棘,是一个不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转危为机、开拓创新的过程。2014年是澳门回归15周年。15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高度自治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内容"—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一项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我国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澳门提出“一国两制”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澳门国庆观礼团时,首次公开提到澳门问题将会与香港一样,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1985年5月,葡总统埃亚内斯应邀访华,与中国总理就澳门问题进行了首次磋商,双方认为解决澳门问题的时机已成熟,访问结束时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在1986年上半年开始举行谈判。1986年3月,周南副外长赴葡参加葡新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必将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进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何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历史地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种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考虑,是建立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之上的。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提出来的。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都将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上。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祖国的统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一再向海内外宣示:由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国策。而在"一国两制"构想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及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后,对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政策坚持50年不变。邓小平在一些谈话  相似文献   

15.
省民政厅领导率社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社工办人员组成的10人考察团,就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对香港、澳门社会工作行政机关、行业团体、社工机构、社工教育机构等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香港、澳门的社会工作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6.
澳门的回归祖国,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华 民族争取和实现自身完整和统一的历史进程 中所产生而又地推进这一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它见证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维护自身统一的民族精神,进一步证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正确途径和时代抉择。澳门回归,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维护自身统一的时代精神,并将之推向新的高度,对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一样,都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所不同的,香港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武力压迫下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而被割让出去的,而澳门则是在长达300多年间被…  相似文献   

17.
李鹏 《统一论坛》2012,(6):20-21
众所周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伟大构想,后来被首先运用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上。近30年来,祖国大陆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台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始终未变。无论是在江泽民"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还是《反分裂国家法》的条文中,或是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要继续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  相似文献   

18.
<正>内容介绍:本书以"一国两制"理论在港澳实践及对台海问题解决的借鉴——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为研究角度,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创新性研究。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落实应从国家统一理论逐步向国家治理理论转化。港澳回归后,国家统一和主权问题基本解决,面临更多的是治理问题。特别是如何差异化、层次化、阶段化应对香港、澳门出  相似文献   

19.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以“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之后,极大加快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已被香港、澳门的同胞所接受,香港、澳门的回归已指日可待,只有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岸统一问题没有解决。不过,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尽管风云不定,  相似文献   

20.
对于澳门问题的解决,邓小平有过重要的指示,一是1984年10月3月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接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成员时指出:“澳门问题将来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方式解决”,“澳门问题的解决都是离不开一国两制”;二是1984年10月6日上午接见澳门华人代表人物马万祺时谈到,“澳门的情形,是如何继续保持安定繁荣”问题。①一涉及澳门回归保持安定和繁荣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澳门人治澳,公务员本地化问题。根据澳门政府的统计数字,1992年底全澳公务员15,111人,其中出生于葡国的1,657人,出生于澳门的8,786人,出生于中国内地的3,483人,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