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迁 《湖湘论坛》2023,(1):82-94
村改居社区的过渡性与复杂性要求治理视角的实践性与适宜性,推动物业治理嵌入社区治理,实现治理模式的创新,进而提升治理效能。既有稳定的“制度性视角”和发展的“市民化视角”指向的治理模式无法突破主体互动不足和权责分工不清的壁垒。引入实践的“嵌入式视角”,提出“国家、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分析框架,基于J街道红色物业治理实践的考察,研究发现: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一体化模式形塑基层党组织统筹的多元主体嵌入与资源共治的物业治理格局,发挥党建引领与组织再造的协商机制、动员治理与事务治理的规范机制和责权分配与资源整合的激励机制。红色物业真正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效能,突破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参与”困境、“悬浮化”困境、“市场失灵”困境和“整合”困境,对构建中国特色村改居社区治理理论提供重要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2.
贺宝祥 《群众》2023,(16):12-1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时隔4个月,总书记深入考察江苏,再次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金湖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位置,聚焦“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促基本、促公平”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推金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多元供给,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原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要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模式、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的在于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健全智慧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精确化服务水平,打造"智慧、便利、舒适、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社区,构建智慧社区新型治理模式。智慧社区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形塑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亟需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龙游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搭建以百家站堂共建、百村赛事活动、百师培训服务为主要载体的“三百联盟”运作新体系,迭代基层文化阵地建管用育新模式,为塑造高效能、高品质、有温度的文化服务空间运营模式提供龙游实践样本,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共同富裕建设中推动精神富裕,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  相似文献   

6.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中的“未诉先办”治理模式实际找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条新路。这一模式通过治理端口前移、构建全流程问题流转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全链条”的民主;通过及时公布“未诉先办”实施情况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保障公民参与权,由“征求意见”政府主导式表达向“诉求提出”公民主导式表达跨越以保障公民表达权,将群众“三率”纳入考评保障公民监督权,推动实现“全方位”的民主;通过开展“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区域问题综合治理”和“预测问题前瞻治理”,推动实现“全覆盖”的民主。“未诉先办”治理模式通过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民主和坚持“人民在场”、“协同共生”的价值理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涵;秉持“公民诉求是起点亦是终点”的理念,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整体政府建设和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化,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北京样板”。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深入贯彻全省新时代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围绕机制创新、队伍提质和服务增效,推动基层治理实效提升,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曹劲松 《群众》2023,(4):47-48
<正>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筑牢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紧扣“强富美高”发展总目标,聚焦均等化、数字化、融合化、集约化,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地,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夯实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苏新篇章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国民政》2014,(6):44-45
<正>"村改居"社区建设,既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化"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关乎全局惠及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厦门"村改居"社区建设成效(一)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实行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与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相分离,依法、科学理清"村改居"社区居委会与原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目前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组织关系不顺、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结合"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探讨"村改居"社区的特征,分析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并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亦应从集体经济改制、理顺组织架构、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优化公共服务等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公安派出所是担负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职责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以争创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警务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出各自力量、创造出特色经验。  相似文献   

12.
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改善“文化民生”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其次,要把握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公益服务、公平正义、改革创新等等。最后.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有:加强资金配套.强化政策引导;整合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社区功能日趋丰富的背景下,传统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治理模式是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创新路径,而复合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供给过程中形成合作互动关系,在合作互动中实现有效供给。在公共文化服务利益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服务功能及主体多元化与制度环境建构等因素作用下,通过组织性质重塑、主体间关系重构、内容与形式重组等自主创新策略的运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形成了具有复合治理特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南湖模式"。该模式为当前我国城市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朝阳区N社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同社区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创设出“基层议事共治”机制,形成了议事平台体系化、议事主体多元化、议事主题精准化、议事规程制度化、共治机制灵活化的“五化”格局,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参与和沟通议事渠道。这一机制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基层民主制度创新,进而在实践中推动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治理现代化协同并进,有效破解以往社区治理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提高了居民的主体意识、成就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王国春 《求索》2013,(11):253-255
囿于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需要多元化的供给及参与主体,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的协同治理。城市社区中,多种主体组织不断涌现,数量众多的社区民间组织具有使用资源少、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它与其他社区组织协同为社区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了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社区善治的实现。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20个社区110个民间组织的抽样调查,从微观社区治理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民间组织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及对社区治理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改革,更涉及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居、社区等的深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通过推进"村改居"工作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卓然成效。具体做法是:以党建为抓手,让民主发动群众、组织扎根群众、产业致富群众、服务凝聚群众、文化引领群众,化政府、社会发展"外力"为社区自我成长"内力",推进实现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之路,其先行先试的经验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专题调研组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权威专家赴武汉市汉阳区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2):51-51
门献敏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是实现和保障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不同视角要求出发,充分体现“以民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创新投入机制,努力做到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民生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有效供给机制的保障。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科技需求,推动我国区域民生科技的纵深发展,特别是向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优质科技服务,加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经济、社会价值,必须建立区域民生科技发展的政策保障供给机制,完善投融资供给机制,健全社会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吴晓丹 《群众》2021,(4):12-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盐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论述,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基层文化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推动“四新盐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引领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惠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宗旨。基本文化权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力推进文化惠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改善文化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根本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文化惠民工作,要着眼于设施更加完善、队伍更加健全、活动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