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政治经济学中引进"文明"概念,包含"文明形态"和"文明类型"。世界呼唤生态文明。人类要争取从工业文明形态转向生态文明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展现了文明形态转换的图景。文明形态转换的起步是绿色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产业结构生态化、技术发展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思想观念生态化、管理制度生态化这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都有政治经济学问题。向生态文明形态转化,需要行为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两个条件。社会理想目标的实现集中在三个领域: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的提高、人的发展。理论界提出"生态人"概念,与"经济人"概念相对立,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将生态文明贯彻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以制度保护生态。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从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经济制度、经济行为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的生态化——生态经济观的确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经济政策、评价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经济行为的生态化——多元主体的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达到生态文明,则需要我们通过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来实现。一、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关系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大发展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预示着我们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生产方式的转型选择。三大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经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演进后,新世纪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艰难抉择,而生态文明是新世纪人类的最佳抉择。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在思维方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以及消费方式生态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从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为此,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环保局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使命,坚决贯彻经开区管委会建设"绿色经开区"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全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一、三大机制,确保形成环境保护合力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双桥经开区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生态文明法律不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不健全、生态保护意识不成熟、生态文明社会机制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发展生态化的经济模式、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完备的生态保护社会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文  可顺祥 《创造》2014,(5):44-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中央又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写入党章,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地位。2008年以来,地处洱海源头的洱源县积极响应中央战略部署,提出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构想,坚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发展理念,以洱海保护为核心,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闯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路子,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全省树立起了生态文明的标杆。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洱源县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调研学习活动,目睹了洱源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变化,深受鼓舞,借以成文,把洱源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谋昌 《长白学刊》2007,(2):138-140
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中华民族将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作为科学生态观的智慧结晶,蕴涵着理性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精髓。以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契机,回顾"生态中国"的建设,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赞许,又是对生态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种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并列的高度。虽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日渐成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制定"十三五"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必须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要处理好全局性、根本性的利益与相关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把生活在生态核心区的百姓看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生态文明规划中强调"禁止"类语言的同时,还应有更多的"民生"类表述;按照市场原则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指一切有利于促进、保障生态文明的各种制度或行为规则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横向构成看,它包括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从纵向构成看,它包括宪法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生态文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其它相关政策、纪律、行业内部规则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能够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而且能达到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发展,对于指导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理念的提升、思路的拓展,更是实践的突破、制度的创新。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机制体制创新,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浙江元素"。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将此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予以安排部署。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还存在诸多阻滞因素,包括思想、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根源。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