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我国改革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利益分化的趋势。要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这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群关系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呈现出执政特性、地区差异性、利益关系失衡性、干部原因主导性等新特性。其凸显问题有党群关系目标指向出现偏差;党群之间的思想分离明显;党群矛盾主体日益多元;党群利益矛盾凸显和对抗性冲突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认同分化并总体呈下降趋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立和完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理顺权力闽关系以及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以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可。这是实现和谐党群关系的思想前提、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保障及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杨久华 《桂海论丛》2009,25(4):33-37
当前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呈现出执政特性、地区差异性、利益关系失衡性、干部原因主导性等新特性;其凸显问题有党群关系目标指向出现偏差,党群之间的思想分离明显,党群矛盾主体日益多元,党群利益矛盾凸显和对抗性冲突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认同分化并总体呈下降趋势等问题.解决这些突显问题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建立和完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理顺权力间关系以及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以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群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利益关系,党群之间的冲突主要是一种利益上的冲突。改善党群关系必须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手。利益关系的调整有赖于党和政府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政策。调整利益关系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张哲 《长白学刊》2014,(4):50-53
利益关系是解读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也是实现党群关系紧密相连的轴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站稳为人民掌握公共权力的立场,牢固把握公共利益的轴心,切实履行利益整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党群关系问题贯穿于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全部历史进程,体现于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条件。中国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新时期,要深化对党群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就必须从党执政这个基本事实出发,从利益代表的视角来把握党群关系的本质;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的视角来认识和改进处理党群关系的方式方法;从加强自身建设的角度来争得党群关系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把师生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能否把高校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好,就成为高校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实际上每所高校内部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由于意识、目标、利益不一致所引起的思想分歧乃至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和广泛存在的。这类问题的出现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构建维护师生权益的协调机制就是要以公平为尺度、以充分发挥高校内各种组织的作用为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产权要素、工会要素和政府要素。在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较好地协调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其中,协调私营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要注重在劳资政三方博弈中的政府作用,在协调股份制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中要注意到劳动者持股对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两大主题或两大战略任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本质体现,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和谐的前提。推动科学发展,是在推动最大数人利益最大化的意义上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促进不同利益关系协调共赢的意义上的和谐。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钟立功 《理论月刊》2008,(2):111-114
党群关系的实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方式,有时甚至会出现形式和实质的背离,部分和整体的冲突.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把握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保障.本文试从执政条件下党和群众在依存关系上的"倒置";在利益关系上形式上的"冲突";群众自身之间利益的矛盾;基层民主政治推进中新的党群关系的磨合等党群关系的新视角,进一步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新的方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政工师指南》2009,(4):22-23
纵观今天的企业,已经和过去任何时候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企业正在不断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企业利益格局不断发生新变化,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多种利益的集合体.形成了以董事会为代表的投资者利益主体,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营者利益主体.以职代会为代表的职工利益主体,存在着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一个过去没有过的、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日益鲜明地凸现出来。这就是利益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协调经济利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而在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中,经济利益关系是根本的、首要的利益关系。新形势下我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大都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特别是与经济利益矛盾有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协调好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建党90年来,我们党在密切与群众关系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经历了初步探索、达成共识、积累经验、与时俱进等几个阶段。90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等方面为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构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总结历史,吸收经验,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密切联系群众体制机制,为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群关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陈秀兰 《理论月刊》2007,(7):124-126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是协调利益关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法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运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结合,协调市场不同主体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博弈,协调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关系,使之和谐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云南"孟连事件"震惊全国。"孟连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胶农与橡胶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是公权力在利益冲突中调处不当引发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的背景下,公权力与民众之间、民众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大调整格局之下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孟连事件"之后形成的孟连经验,其核心就是以公权力不与民争利为基本理念,以党群关系的改善带动各方社会关系的调整。当代中国各类社会关系中,最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执政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6.
制度不是抽象的规则集合,也不是现实的行为堆砌,而是相关制度要素,即"制度规则",与人的实际行为,既在制度范畴内称为"制度行为"的辩证统一。"制度规则"是"制度行为"的理论总结,"制度行为"是"制度规则"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完善,不断循环构成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制度的实践论。制度是矛盾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构成制度的本质,是制度发展的内因动力;利益矛盾解决方法构成制度内容,利益矛盾变化引起制度变迁,这就是制度的矛盾论。制度变迁可以缓慢自发,也可以被快速激发。前者是自发性变迁,后者是强制性变迁。在现代经济学中,强制性制度变迁被纳入"供—求"模型加以研究,国家政府(State)被当作主要的制度供给者。但现实社会中,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阶级、阶层、集团也同样能够成为制度供给的强力主体,提供制度、引领变迁。在现阶段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举足轻重的制度供给者,其制度供给能力的高低,将严重影响中国制度发展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如何对经济社会的制度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结合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特点,选择适当的制度缺口,如乡村行政体制断层、非公有企业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及公民社会治理机制失衡等问题加以切入,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制度供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中国制度发展建设成败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熊勇清  郭兆 《求索》2012,(7):5-7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多元化的目标利益。出于不同的目标利益,中央、地方和企业已开始体现出不同的行为取向。针对政府与企业不同的行为主体,从产业与市场不同的角度建立相关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破解积弊已久的多种利益割据,才能确保中央、地方和企业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体现出一致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8.
政治稳定视野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制转轨时期 ,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 ,特别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机制的有效运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 ,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阶层的快速分化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阶层变迁,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均衡,从而带来一定的利益矛盾与冲突。我国社会阶层变迁中存在着利益秩序失范的现象,保障权利是规范阶层变迁中利益秩序的基本准则。当前,我们要从利益竞争秩序、利益表达秩序、利益实现秩序和利益保障秩序等方面入手,有效规范阶层变迁中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20.
1、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分层的本质是关于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而改革的本质就是是关于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些变化一方面使阶级基础增强、群众基础扩大,另一方面,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