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访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国际NGO,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据说,有几位非洲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到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一看,坚决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中国朋友费了好大劲,才让他们明白,中国不都像上海北京那样发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还很不富裕.  相似文献   

2.
日前与朋友闲谈,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朋友大吐苦水:现在的工作真是难做,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一呼百应,现在可倒好.往往百呼不应!老百姓压根儿不相信你是代表他们的利益、要为他们说话的。  相似文献   

3.
一 大概在20年前吧,虽说中西部城市仍相当破旧,但沿海地区高楼大厦确实建了不少。那时有个俄罗斯小姑娘随父亲来到中国,看了北京、上海,天真地问父亲:“他们哪里来那么多钱盖大楼啊?”陪同游览的中国朋友回答:“我们勤奋干活,就盖起了那么多大楼。”  相似文献   

4.
营员感言     
孙伯伟 《台声》2008,(3):34-36
这次参加了全国台联所举办的2008台湾大学生冬令营“北京——哈尔滨团”.我觉得获益良多,尤其是交到了不少朋友。在北京时我们受到了北大同学热情的招待,在路途上也受到了他们许多照顾.不管到哪里参观都有他们陪着我们.他们真的很亲切.让我相当感动。我还和一些北大的同学成了相当好的朋友。真是不可思议.才短短几天就让我们的感情变得那么好,原本我以为大陆的同学和我们的想法可能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破解台湾人的认同迷障一大陆朋友在碰到台湾人的时候,通常会先问:听说你们台湾人都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然后还可能再问:为什么呢?你们不都是说中国话、写中国字、拜中国的神明吗?而一些比较同情"台独"的大陆朋友,或者是一些外国朋友,则可能会说:好吧,他们台湾人确实是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也不要把人家当成中国人,这样才不会伤了和气,也才比较礼貌。我就曾经参加一场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他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但在前行的路上,他们,对于家国、信仰、理想,却都有着不平凡的践行和追求。这,既生动地展现着上海的城市精神,更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上海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上海女孩李莎现在担心的却是,自己是否一时冲动入错了行?羡慕金融业朋友的高薪,2008年初,李莎放弃公务员的工作,在朋友的引荐下去了兴业证券的上海营销总部。  相似文献   

8.
应对金融危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建设之核心在人才,灵魂是文化。上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逐步发展为世界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胡笔江这样的爱同民族金融业先驱者功不可没,他们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让我们回顾既往,汲取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我热爱残疾人工作,由始至终感到自豪。工作中结识了很多残疾朋友,看到他们面对自身的困难,不悲观、不放弃;面对生活勇往直前、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放弃、努力进取,深深为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残疾朋友将收获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0.
有奖阅读竞答今年,《今日中国》已进入第46个年头了。46年来,这本刊物在我们的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解中国的窗口,架设友谊的桥梁。每天,编辑部都要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或表示对中国人民热爱之情,或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或对我们的报道题材提出改进建...  相似文献   

11.
李晛 《台声》2023,(11):94-97
<正>在辽宁有一群跨海而来的台湾青年,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巧思和努力在这里筑梦,展示才华和抱负。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在辽宁他们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跨越海峡的筑梦故事。  相似文献   

12.
有奖阅读竞答今年,《今日中国》已进入第46个年头了。46年来,这本刊物在我们的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解中国的窗口,架设友谊的桥梁。每天,编辑部都要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或表示对中国人民热爱之情,或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或对我们的报道题材提出改进建...  相似文献   

13.
有奖阅读竞答今年,《今日中国》已进入第46个年头了。46年来,这本刊物在我们的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解中国的窗口,架设友谊的桥梁。每天,编辑部都要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或表示对中国人民热爱之情,或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或对我们的报道题材提出改进建...  相似文献   

14.
楚梅 《今日上海》2010,(3):14-19
一只白鸽从英国伦敦一路飞来,落在一个上海男孩手上——象征着世博会从诞生地来到了中国上海。今年元旦,在闵行区体育馆“2010中国世博旅游年启动仪式”上,变幻的舞台背景格外美丽浪漫。中国和上海向全球发出邀请:真诚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15.
邵道生 《传承》2008,(21):44-45
无论是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现实社会的耳濡目染来说,在我们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很喜欢内耗的,很喜欢"窝里斗"的。我多次去日本,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有许多中国学生,不止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学生勤奋、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非常出众,但是有一点不好,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团结,喜欢在我面前告状,说对方的坏话,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很少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6.
易靖茗 《台声》2013,(8):86-88
“我们俩会因为一些事情经常争吵,有两三天不争吵的话,她就会来逗逗你,老公,我们吵架,我们找个什么事情来吵一吵。”朋友说,你们真是钉头碰铁头,但是他们也知道——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支部生活》2008,(8):4-6,49
读者朋友、同志们: 再过3天,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上海也承担了奥运会足球比赛的任务,到那时,我们大多数人虽然并在比赛现场,但事实上,我们仍是本次奥运会的实践者和参与者。那么,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21世纪的设施。”“这是我所见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发展计划,愿它给上海人民带不进步和繁荣!”“浦东发展,中国繁荣。”“浦东开发是中国同世界合作的成功模式。”──引自外国首脑参观浦东的留言册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埠的口岸,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镇,“海派”中国画的辉煌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印证了上海近现代美术承前启后的地位。从1996年起,“上海美术双年展”和“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两个大型国际性展览诞生,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文化交流上积极主动的雄心。而一批新锐的上海青年艺术家们也为上海的艺术创作和繁荣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上海新视觉”1999年年末在上海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上海新视觉”展中的20位艺术家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风格流派不同,气质性…  相似文献   

20.
杨凯 《当代广西》2011,(7):22-22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3月7日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中国人做人有时候也蛮难的。朋友希望我们施以援手,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做了有人说话。不做也有人要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