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台湾近现代美术受殖民统治影响,呈现几个发展阶段。世纪之初,台湾画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其作品风格一般多接近明代吴门派,同时亦受清代扬州八怪的影响,笔墨较为粗放,内容为传统的绘画题材。著名的画家有洪以南、朱少敬、张纯甫、施梅樵等人。  相似文献   

2.
在绚丽多彩的花鸟画坛,贾广健先生以其作品真挚的情感、精严的法度、独特的技法而凸显于当代,其作品将生命的激情与完美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气势饱满、厚重、庄严而富丽,在静穆的诗意表现中,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与意蕴,寓意着勃勃的生机与旺健的生命力,犹如开出一幅幅璀璨闪耀的生命之花,极具厅堂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母体。形成这样的理论判断来之不易.是一百年来中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理性回归.也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夯实文化自信的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玉文化     
中国历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采用金主的式样,有着独特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金是富贵的象征,而玉是高雅的象征。“金镶玉”是金与玉的结合,是既富贵又高雅,同时也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这种设计方案体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  相似文献   

5.
品读     
《中国残疾人》2013,(5):66-67
从本期开始,为您奉上一个全新的栏目——品读。在这个栏目里,您将看到优秀残疾人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绘画作品,还有作者宝贵的创作经验,以及点评专家张和勇先生的深入解读。简单地讲,品读,就是读图、读字、读艺术、读心灵,从读中,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品中,一揽精神世界最美的风景……希望您能从欣赏中提升品位,从品味中领悟生活。本栏目欢迎您自荐或推荐作品,如投稿请发邮件到zczz@263.net.cn,邮件标题请注明“品读”栏目收,内文请写明残疾类别,期待您的来信。  相似文献   

6.
黄斌  严俊 《政协天地》2014,(12):58-60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习总书记今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声还萦绕在耳旁,我便有幸在十月的最后一天,走进漳平、走近文庙,体会那一份对古老文明的虔诚和挚爱。  相似文献   

7.
张炼红 《传承》2012,(1):58-60
唯有充分感知和体贴理解到民众生活世界的常与变,才能切实发挥中国人民久经磨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从容地扬弃整合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神与情感资源,并于普通人的日常实践中有所积发、突破与创造,共同召唤并迎来中华文明的再崛起。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世纪先进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平 《湖湘论坛》2003,16(6):18-19
先进文化是引导人民奋发图强、积极进行历史创造 ,从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一面思想旗帜。步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们将处于各种社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多种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实践“三个代表” ,构建新世纪我国的先进文化、从而带领人民鼓舞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 ] ,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一怎样构建我国先进文化 ,构建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这是时代要我们做出的必然选择。对此 ,江泽民同志早在 2 0…  相似文献   

9.
美玉 《黄埔》2013,(5):92-94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几干年来,礼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苟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儒家在对礼的执着追求中创作了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礼记》。  相似文献   

10.
《大连干部学刊》2011,(6):2-F0002
6月16-18日,中共大连市委党校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法篆刻绘画作品邀请展》,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引领新时期主流文化精神,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并籍此表达对党的九十周年华诞祝福之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周刊:在讲课中您曾说,在保留或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好的地区和国家,由于有“礼”,人和人之间就更能相互尊重,相互礼让,人民就显得比较有修养,社会秩序也比较和谐。但是,我们了解到,一些师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腐败、贫富悬殊,是一些地方民意上达的渠道不够畅通、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您认为“礼”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该占一个怎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王宁 《青年论坛》2006,(3):142-144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有根深蒂固的消极因子.其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深处,并对行政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如果能在施政过程中明辨其利弊得失,将使我们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8日.北京市西城区保安分公司保安班长刘永军激动万分。这天,他收到了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寄来的评定证书。他申报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篆刻作品。以幅长51米、印章1735方,11449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篆刻组印数量之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篆刻艺术形式获得大世界基尼斯荣誉称号的保安员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付京生 《当代广西》2013,(19):50-51
秦昭清,广西柳州人,1983年参军,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早年入选全军美术骨干专训创作班,多年从事军队文宣工作,2008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两年制课题班深造,师从卢禹舜先生。现为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直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来宾市美协副主席,来宾书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知书达礼是传统社会对教育活动之目的和教养人生之特质的基本预期。礼对传统中国而言,绝非单纯的典礼仪式或社会规范,而是一种独特的文明生活样式。礼奠立了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由此构成中国传统教养生活的根基,形成  相似文献   

16.
徐珂 《新东方》2006,(6):61-64
对于重振“国学”的态度与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过争论,也有了一定的结论,现在就此又有了一翻争论。由于当下争论者“国学”素养的肤浅,恐怕也未必能达到老调重弹的理论深度。应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文化形态代表,重振、反对或者以民间的自然立场任由发展都存在其合理的成份。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国学”在现代性面前所呈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崇尚理性、科学、民主、法制、工业、市场等价值要素为目的的现代性面前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许多过分强调和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反叛之。另一…  相似文献   

17.
我现在积极参与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当我们逐渐地重新了解、重新发掘、重新解释、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时,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世界、发展前景与困境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  相似文献   

19.
周建超 《群众》2022,(17):25-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蕴含其中的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好发挥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形态都没有像中国占代文明那样,有着五千多年绵扯不断、独立发展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是一个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既取决于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生产力,同时也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因素。唯物史观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从社会的基本矛盾出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唯物辩证法同时指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社合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它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动机、愿望、思想等精神因素的支配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