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杭生 《中国民政》2009,(12):23-25
日前,笔者认真研读了李学举部长《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定位、推进民政工作》等文章,检索学习了各地民政部门对“现代民政”的众多探索,受益非浅。李学举部长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总结以往民政工作的巨大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并规划了“现代民政”富有创意的框架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是我国民政从初级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的一个重大标志,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民政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举部长《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定位、推进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印发后,我局党组及时组织专题学习、召开专题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李学举部长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精深、高瞻远瞩,深化了民政事业新认识、定位了民政工作新职能、提出了民政业务新要求、明晰了科学推进新方法,是指导今后民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提出的“如何定位民政工作”,是摆在民政人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回答了武汉等基层民政部门深感困惑的大问题。在此,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3.
乡镇民政所的普遍创建,把民政工作、民政经费、民政档案资料统管起来,完善了基层民政工作体系,它如同乡镇政府的一只“手”,民政部门的一条“腿”,给民政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构、工资改革的逐步深入,给基层民政所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当前民政所的困难主要有:基础设施落后。江西省吉安地区现有25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民政所,他们的情况大致是;86%的民政所工作能正常运转;12%比较涣散;近2%的民政所难以行使职能,处于瘫痪状态。尚未全部接管民政工作的民政所占5%-12%;98%以上的民政所虽…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地“现代民政”建设如火如荼,“民生之政”架构基本成型,民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型。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建设“现代民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庞杂繁重。需要民政部门不断转换思维,更新观念,着力推动民政工作理念创新,研究新规律,掌握新方法,切实增强当前民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2,(5):53-53
山东省梁山县民政局刘辉认为,乡镇民政工作者作为最基层、最直接的民政工作实践者,所承载的角色发挥着“兵头将尾”的重要作用。一是承载着“司令员”的角色。乡镇民政办公室一般只有一名或两名工作人员,被称为“民政办主任”或“民政助理”。部门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民政办公室具备全方位的民政业务职能,是联系县级民政和村级民政工作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民政事业单位与民政工作相伴而生,它行使着收养城镇“三无”老人、孤儿、伤残军人和精神病人以及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员,为民政工作提供各种服务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等职责。作为民政工作的窗口和载体,民政事业单位在民政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C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政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民政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民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传统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7.
孔庆亚 《中国民政》2012,(12):47-47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三分决策,七分执行”。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我们要找准契人点,号准时代脉搏,研究民政的转型定位问题。前瞻思维是基层民政工作的导向。我们应坚持在继承中创新,用“远看三步”的下棋思路给民政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8.
钟铭 《广东民政》2010,(1):37-39
2003年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中山市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民政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为和谐中山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工作理念。"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和神圣使命,是党对民政工作的根本要求;"爱民"是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情怀,是对民政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民政工作必备的素养和操守。——摘自2017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主报告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中旬,政策研究中心特邀10位民政局长围绕李学举部长关于《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定位、推进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定位进行专题座谈(内容详见本刊第5期),是民政人看民政、民政人谈民政。民政部门之外的党政部门怎样看待新时期民政工作?如何定位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他们有哪些建言建议?6月13日,政策研究中心召开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定位(外界看民政)座谈会,特邀中央有关政策研究、全国人大、中央文明委、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国务院即将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总结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民政工作成就,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任务,对于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加快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必须做好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政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西安市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坚持以现代民政理念为引领,以现代民政实践为路径,以现代民政架构为支撑,加快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型发展,主动适应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相互协调,现代民政发展体系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政的话题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政事业的发展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形势下,用"现代民政"认识、定位、推进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不仅是对民政事业发展历程和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新形势下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思路认识的飞跃。"现代民政"不仅承载着历史,也肩负着开拓未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政事业发展,全力支持民政工作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深度转型,持续提升民政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坚持高点定位,把民政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系统规划部署。一是将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列入市政府"十三五"专项规划,统一谋划。二是将民政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建立一系列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0,(7):37-39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民政”是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核心。海丰县委、县政府坚持重视建设“法治民政”,在学习、培训、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各个层面,都贯穿民政法制工作,确保民政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国省级民政厅局和省会城市民政机关大多经历了新老交替的新变化,民政部党组2008年专门举办了全国新任民政厅局长研讨班,进行民政业务的专题学习交流。李学举部长在研讨班开幕式致词中指出:民政厅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号令民政一方,统领民政千军,是民政部门履行为民宗旨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民政部的机关刊,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部党组的要求,给厅局长们提供一个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平台,智慧共享阵地,特开辟《厅局长论坛》专栏,集中刊发民政厅局长们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在观察民政、熟悉民政、研究民政、谋划民政工作中提供理论支撑的新体会;在深入实际、深入调研中深化对民政工作规律的认识.领导本地区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经验:在想大事、谋大局中善于理性思考,注重发现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09,(7):57-57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民政工作跃居全省第一,其职能业务项项处于先进,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全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等多项荣誉。这一成绩,源自大庆市市长助理、民政局局长尹小平提出的“大民政”理念。他以思想创新带动工作创新,践行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政法制由"民政"加"法制"共同组成,前者是政府的具体职能,后者是贯穿职能履行的法律制度,总体是民政工作的组成部分。围绕近年来民政工作的开展,与民政法制的具体实践,探求更好发挥民政法制工作的实际作用,现拟综合民政发展历史、时势情形和手段改进等因素,尝试对民政法制的现实状况及自身价值,作一点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民政作为政府如一个职能部门存在已有很长对历史了。但是,民政的业务范畴不但广、杂,而且总是显变化的状态,人们不仅要问,民政到底有没有属于反政自己的东西?如果有,什么是真不变的内核?如何给民政下一个精确的定义?1998年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民政部被定为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部门。问题是,这一次国务院对民政职能如调整意味着什么?在新时历史时期民政工作时职能究竟如何定位?求是论衡民政(一)民间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社会保障机制有人类存在,就有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人类个体无法解决的困难和威胁。为了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代表和委员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为帮助民政工作者了解两会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关注点,找准民政事业在保民生促发展大局中的切入点,特推出“两会与民政”的专题,集纳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涉及民政工作方方面面的议案或提案,建言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