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成光 《人民论坛》2013,(8):235-237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优美宜人的活动与生存空间。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人口、城市经济、资源利用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拟生态城市建设作简单的概述,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理论轨迹入笔,总结巴黎、伦敦、莫斯科、波士顿等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的国际模式,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设计一套资源约束下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的系统模式。该模式包括规划设计、法律保护、政策保障、监管约束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紧紧相连,协调运作,有望达到全面系统、持久稳定的城市生态控制效果。该系统模式的设计提出,不仅作用于武汉市的基本生态控制,促进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外同类城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晓惠 《前沿》2011,(14):107-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概述了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分析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沈琪 《桂海论丛》2014,(2):91-96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文章在选用可持续发展解释指标、绿色竞争力、生态足迹等指标理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大系统理论的分解协调原理,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系统划分为人口、资源、土地利用、经济四个子系统,并建立了SD模型。在模型仿真过程中,以水资源利用率、国民经济各产业投资率、科技贡献率及跨区域调水量为控制变量,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组合设计了六种仿真方案,用以模拟2010-203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指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耗低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污染物产出量远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甚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推广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提高区域绿色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深化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顺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系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综合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  相似文献   

8.
蔡祥 《当代广西》2006,(19):48-48
建设现代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快生态城市建设进程,提升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充分认识生态城市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基本途径和城市发展的目标趋向“生态城市”这个概念,是原苏联生态学家杨尼茨基1987年提出来的。他提倡运用生态学原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他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定区域的…  相似文献   

9.
杨原 《公民导刊》2013,(11):35-35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定,将开县等11个区县列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如何助推生态涵养区的发展,是这11个区县人大必须研究的新课题。生态涵养区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开县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是限制开发区、移民聚居区、生态脆弱区,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如何实现市委的发展意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它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生的新型关系,倡导人与人之间保持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新型关系,它所要建构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系统持续而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孙润秀 《前沿》2010,(7):176-178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生态教育不仅是使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8,(16)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宜春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同的新的发展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宜春市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将试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宜春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鑫 《前沿》2013,(22):77-79
可持续发展是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东北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地区,同时又作为全国蒙古族最集中的民族聚居区,通辽市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区域经济推动力有限、农村社会演进滞后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王倩 《传承》2015,(3):98-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界的粗放式开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人类自自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必须合理规划区域资源;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督、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秀芬 《前沿》2009,(1):96-98
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将环境问题置于由自然环境子系统和人类社会子系统构成的人地复杂巨系统中,讨论了我国当今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环境危机的根源、实质与发展过程,提出人类应尊重自然,积极调整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人地系统诸要素间的结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及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地系统的总体最佳。  相似文献   

18.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强音。一些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大城市,针对随着经济繁荣带来的“城市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或“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张。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在筹办“世博会”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其后,大连、青岛、秦皇岛、铜川等城市和海南省也先后提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  相似文献   

19.
赵俊俊 《中国发展》2008,8(3):13-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要求。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而且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要完善环保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论快递     
程鹏:构成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等,必须协调同步地向前发展,保持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尤其是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