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上海姑姑,上海姑姑,此刻几点钟了?”每当黄昏,总有一个黄毛丫头,身背一只黄帆布书包,经过我们村学校东侧的桥头,若是能看到一个衣着打扮特别好看的女人,她便迎上去,甜甜地嚷起来。呵呵!那个压根儿不懂得时间观念的毛丫头就是我。那个“上海姑姑”是我的一位在上海工作、正回乡探亲的远房亲戚,  相似文献   

2.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张义声 《黄埔》2007,(6):34-35
1937年秋,我在南京的三民中学毕业后到上海投考同济大学。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当天,我正在上海吴淞口附近的江湾参加考试,眼看就要得到考卷,突听“砰”的一声,教室门猛然撞开,一位监考负责人急切地宣布说:“时局紧张,日本人步步进逼,现在宣布考试停止,请大家迅速离开。”从此,我的大学梦被粉碎了,  相似文献   

4.
“西化”与“化西”虞丹40多年前,我从上海去香港,逗留了一年。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东张西望,满眼都是新鲜。头一天逛马路,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香港与上海的一点差异。高楼大厦旁停车的地点,上海用“停车处”来标明,香港则用两行文字标示:“如要停车,乃可在此”...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作为高端人才被引入上海,现在我所带领的实验室已经申请知识产权80多项。”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特聘教授朱利民提出,目前上海人才引进政策未能与海外高端人才的需求“对接”,使得这些人才在“落沪”时仍有“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孙晓青 《小康》2010,(2):57-59
以往要实施旧区改造,总是政府一方在推,老百姓被动接受;而今,上海的居民也可以通过新的征询制度,主动要求实施改造,真正将“要我迁”变成了“我要迁”。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前,我有幸随“上海人大赴澳大利亚培训团”,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立法规则及实务”这一主题接受培训和考察。虽然“留学”只有二十来天,但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是上海“十一五”时期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我作为社会科学界的一员听了后很受鼓舞,也很受鞭策。  相似文献   

9.
那一年     
那一年,结束长达九年“再教育”的插队落户,告别“日未出而作、日既落未息”的艰苦,再见了劳累一年还要倒贴口粮钱的无奈,一无所成的我回到上海。记得在“乡办”办理返城手续时,工作人员的一声“你们受苦了!”让我唏嘘不已。那年开始的“大返城”,成千上万知青如同当年奔赴广阔天地,又悄悄地返回了熟悉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周天柱 《台声》2008,(7):65-67
我做生意从来不亏本 凡经商者对“亏本”一词最为敏感。可奇怪的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上海国福龙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惠德对于这个名词相当陌生。究其原因十分简单,“我做生意从来不亏本,凡亏本生意我不做”。叶惠德的回答只有短短一句话,却勾起了我追踪探秘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昨天,我在家里还悠闲地吃完早饭,看完报纸,到机场坐10:10分的班机,上海降落还赶得上吃中饭,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奇特的一次经历。”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前来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心生感慨:“彼此一日生活圈终于实现。这是过去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这段过程走得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的上海书展于8月中旬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再度引发了人们关于阅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我当时担任叶先生的秘书。一天,我请叶圣陶先生给我讲讲“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政治背景”。他略一沉思,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问了一句:“你学过《共同纲领》吗?”我说:“来北京以前,在上海联合出版社脱产学习过几天,一些重要条款还能背。”叶先生笑着说:“背倒不必,现在我来考考你。”当时仗着年轻记忆力强,我并不胆怯,就说:“请叶先生出题吧。”叶先生突然发问:  相似文献   

14.
顾邦兰,1993年随丈夫从老家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县来上海打工,一干就是14年。从事保浩工作11年来,顾邦兰从来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家里还有两个刚上中学的孩子,可她总是笑着说:“上海需要我,道路保洁不能没有我。”  相似文献   

15.
“用我的热心,连接你的爱心;用我的细心,带给你舒心;你我齐心,共创车厢温譬”,“开好安全车,开好文明车”……这是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六分公司党员们的庄严承诺。“亮形象、亮实绩、亮行动”,一辆辆流动的小天地里,萦绕着为民服务的浓浓深情。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26日,对我而言,这是极具意义的一天。就从这天开始,我正式调至上海局世博办工作。上海局世博办全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世博园区办事处,顾名思义,就是上海局特地成立的一支专为世博物资提供检验检疫服务的队伍。这支队伍由各分支机构的业务骨干及各方面的检验检疫专家组建而成,旨在为世博物资开辟专用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保障世博。  相似文献   

17.
通衢极目尽,风和送蝉鸣。白云不知处,忽见一飞鹏。这是坐落在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开发区内的上海新高潮集团公司给我的印象:宽眉舒前额,爽朗有雄风。多少兴衰事,淡然一笑中。这是上海“木业王国”的掌门人陶新康先生给我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驶向上海的228次列车隆隆地开出了湘潭火车站。1996年6月7日,阳光明媚,绿色的长龙在大地上飞驰。14号卧铺车厢里,欢声笑语。但在我对面床上,却默默地坐着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的姑娘。她一D湘潭口音,一问,她住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住宅区。但她说她出生于上海。“探亲?一我问。“不是,是去打官司。”我有点不信这稚气未脱的姑娘会要打官司。“和谁打呢?”“和妈妈。”天底下.人世间,有哪个儿女愿与父母打官司?夜色无声地降临了。夜幕中,我在想象着这对母女的这场相见,想象着是不是会有一个和睦的结局。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追踪…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有的刚从外地考入上海,有的则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的是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有的是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老党员”,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与农民工子弟携手相伴”。他们就是上海大学“慈善蓝纽带”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团的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20.
峥嵘岁月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2·28”起义被镇压后,我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于1947年4月下旬改名,躲在船底到了上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迎接了解放。50年前的那一段历程,正值新中国诞生前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人生道路上大转折的峰峰岁月。正当“2·28”起义被镇压,我们的台湾自由报社被封,社长王添灯被捕,我也到处躲藏时,同村小伙伴约我一起到上海,找他父亲李伟光。我想,正可借此在上海观察全国局势和前途,考虑自己的出路,便欣然同行。到了上海就住在李伟光医院里。上海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里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