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开辟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深刻表明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工作是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大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丽 《传承》2004,3(1):20-2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党的三代领导人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变化,确立、坚持和发展、完善了这一政策和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贡献。毛泽东在确立和实践民族区域制度上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我们党经…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他在1938年就明确提出我国蒙、回、藏、苗、瑶等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并积极为实现这个政策而奋斗。由此可见,毛泽东的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改革: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盛举 《思想战线》2006,32(4):43-48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应该是建立具有本地方本民族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必须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优先地位;必须坚持精简、统一和效能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必须坚持协同联动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6.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楚雄州的民族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育人,遵循稳定压倒一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州委的工作思路,切实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使楚雄州始终保持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回顾我们的工作,其主要经验是: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使团结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一月,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全国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召开了云南省民族工作会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号召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道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经济社会建设坚持从各民族地区的状况和特点出发;推进制度创新;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帮助为辅的发展民族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完善必须坚持平等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要反对"我族中心主义"的立场,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论述了完善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团结有自身的条件要求,并且这种条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满足民族团结的条件要求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中践行.完善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14,(1):51-52
<正>辩证地看,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伴随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制约着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在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民族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发展的政治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东乌旗高度重视民族语言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贯彻交流、交往、交融的"三交"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东乌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使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和蒙汉文并用管理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民族工作根本方针。 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革命、建设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国家消亡和民族消亡以前,民族问题也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民族问题在革命、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与之相适应,民族平等原则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话语新闻     
<正>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相似文献   

14.
刘翠玉 《前沿》2010,(9):134-13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民族工作主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不容"的论断;发掘人才、培养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这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也指导着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5.
黄利明 《当代广西》2012,(10):36-37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和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红军长征过桂北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6.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完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时远 《传承》2011,(13):64-66
政策是国家意志观念化、主体化和实践化的反映,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政治理念、人民利益、法律精神、权力限定和权益保障等效应,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指导原则和工作行为规范。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国家根本大法宣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指导民族事务的宪法原则,也是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体现了我国政体的结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民族事务各方面的政策原则,这一制度的法律化,也使民族政策具有了依法制定、依法执行的特点。因此,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完善民族政策也就成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历来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多年来,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民族工作部门就是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来指导民族工作,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民族关系理论是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和谐的基本政策规则,既是党的民族政策,又是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具体措施,更是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的有机统一体。既作为治国方式,又作为民族地方的治理措施,总体上有原则、有立场和有方向,其中既蕴涵着诸多的法治理念,又显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多元统一特色是前提原则、坚守底线和死守红线;自治特色是本色;主体特色是主色;地域特色是范围;治国特色是行为方式;法治特色是规则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5,(4):1-1
《中国民族报》讯摇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今后,西部地区要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着力推进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进一步形成各民族…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贯彻党性原则、贯彻实践原则、贯彻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