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需加强全球互联网治理,进行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各国应尊重并维护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应和平利用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应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的原则,共同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3.
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后,各国对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度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世界各国分别从国家安全战略、网络演习、强化互联网管理、产业自主可控、加深国际合作等方面来提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防御水平,而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必须由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解决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本文论述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国际形势;分析了在"全球公域"和"国家主权"、"联合国"和"伦敦进程"及"管什么"和"怎么管"等方面形成的网络空间安全国际对话两大阵营;并提出了中国夺取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规则制定主导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社会治理观。其核心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技术与人才发展、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习近平的网络社会治理观是新时代中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根本遵循,也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进入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各方制定出共同认可的网络规范,有助于优化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伴随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互联网大国的中国可通过国际平台机制建设、宏观规则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以及提升自身理念影响力等方式,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范体系的构建,推动全球互联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业资讯     
《警察技术》2019,(6):95-96
<正>可信互联开放生态CTID再度亮相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10月18日至22日,以"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成功举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携手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中盾安信再次受邀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围绕"可信互联开放生态"主题,充分展示了CTID可信数字身份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生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随着信息化浪潮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臻加深,信息网络的国际政治效能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日益凸显,争夺网络空间优势成为国际政治权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国际政治权力博弈已经涉足"第五空间",网络空间"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初见端倪。各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网络安全为目标,围绕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主要表现为控制、威慑、干涉和合作四种模式。研究网络空间国际政治权力博弈问题,探讨中国在网络空间权力博弈中的地位与处境,对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国际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2)
正未来,中国还当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各方共同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恰逢论坛成立20周年,年会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年会聚焦了中国发展走势、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合作等多项议题。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互联网时代全球发展的新态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多个重要场合对互联网安全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指导意见,既有战略层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强国目标,又有战术层面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建立以及在国内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化开展网络空间依法治理等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于网络主权的尊重、对于和平安全的维护、对于开放合作的促进、对于良好秩序的构建,是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朝向科学、合理变革的理性精神,是确保互联网普惠、开放、共享精神落到实处的原则,也是确保互联网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所推动的资源重组、产业升级和新兴实体领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外交领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的时代内涵;分析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网络安全观的内在逻辑;论述了新型网络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目标定位,并从网络空间顶层设计、防御体系、法律体系、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机制、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全社会参与、弘扬网络文化和强化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实施路径,以期对保障中国网络空间安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数字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当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缺失与日益尖锐的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在一起,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面临着严重的赤字:一边是数字时代的潜在发展机遇,一边是网络空间失序的巨大风险。在这个虚拟与现实属性交织的空间里,任何国家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独自应对所有挑战。为此,要在平等开放与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各方在网络空间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合作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陶亮 《中国减灾》2016,(5):28-29
正2015年12月16—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举办。大会围绕全球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互联网与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以及互联网哲学等诸多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笔者有幸参会,并对"互联网+"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萌生了一些思考,特提出以供交流。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点颇多:嘉宾等级高、人数多;首增多家重要国际组织为协办单位;会  相似文献   

14.
黄岑 《公民导刊》2016,(1):54-55
正2015年12月,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共同准则,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网络具有双面性。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盛秋平 《今日浙江》2018,(19):28-29
5年前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正确理解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并运用其思考、设计、构建全球和地区层面的互联网治理方案,对解决网络时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共同治理问题,以及反对网络空间日益盛行的技术霸凌主义、文化霸凌主义和个别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的做法等,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全球性和地方性交叠的人类生活的新场域。全球网络空间的竞争与博弈是技术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必然产物,技术和信息日益成为至关重要的权力资源。在美国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管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网络空间人类共同处境和出路的创造性提法,要求各国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秩序良好、共享共治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动荡变革期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摒弃冷战思维,以开放、包容和合作的精神应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变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字社会创造了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依靠互联网技术,联通各终端用户,以平台形式畅通了信息要素的平等流动。从空间视角看,网络空间要素流动打破了城乡界限,呈现出数字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公平正义的网络空间为信息要素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空间环境,而促进网络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有必要诉诸治理力量。借助治理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主体自身和要素流动的实际情况考察,明确了网络空间融合城乡发展尚需贯彻三种协同主体的理念,并推动物流建设和保障建设,以实现网络空间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与各国一道,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