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熔铸了文化自信丰厚的历史底蕴、鲜亮的文化底色和科学的时代涵养,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坚定文化自信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需要提出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认同、文化发展形式、文化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培育文化自信,不仅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作用,还要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充实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应增进交流互鉴,提高对外交流的广度、深度、宽度,用谦虚、包容、自信的态度,力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加以阐释。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内含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现实要求、未来指向三重意蕴,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多种挑战。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强体"来奠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通过"铸魂"来构建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通过"守界"来守住中华文化的民族边界;通过"发声"来增强中华文化的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大有裨益,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培育之路。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国际文化品牌,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随着外来负面文化的"入侵",提升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是十分必要的。提升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强化他们的文化认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内蕴深厚、底气十足,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对充实中华文化自信内蕴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其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实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和关键,是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石,是发挥海外华人华侨重要桥梁作用的保障。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需坚定文化自信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中华文化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并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从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中央号召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华年俗文化和其他传统节庆文化,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拥有深沉的文化自信,为倡导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了文化底气。当下,需加快中华文化传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在多元文化交织与碰撞中,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需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扩大文化贸易交流加速中华文化的时代回归。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分析1.理论政策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专题复习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党的二十大及党和国家历次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阐释,在深刻把握国情、考情、学情基础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文化专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行整合,通过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因何而自信”以及“如何更自信”,从而推动当代中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美的同时积极成为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于知、情、行三方面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王毅 《黄埔》2011,(2):1+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纵观历史,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民族的自信,关键是文化的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中华文化热"成为世界性现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有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动力驱动。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就要将激发文化动力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使中华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高度认同、精心守护和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文化创造力、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是对文化自卑心理的克服和文化自负心态的超越,也是对执政党担当文化能力的高度信任。在当今中国,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要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克服国民盲目乐观和文化自负的不良心态,为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让国民明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国民对中国共产党担当文化使命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于5月12日在京举办了以"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017"论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充实丰富论坛成果,出版专题论文集,推进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相关领域研究取得更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文化立场"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是需要每个中国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出发点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文化"一词贯穿于十九大报告全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繁荣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相互支撑,文化自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以高度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与其初始概念有本质区别,在多元社会思潮涤荡、传播和持续扩散的时代背景下,坚守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思想高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创新力,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体现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不仅包含对文化自信内涵与地位的界定,更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即文化自信需要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掘传统文化优秀价值、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五方面进行落实。同时,该理论以文化自觉作为自信的逻辑前提,为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实现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