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信贷过度集中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金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试图在Stiglitz和Weiss的S-W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简单分类来分析信贷配给和信贷过度共存的产生。当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银行可能依据某些简单、容易获取且与贷款归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以此指导信贷分配。由于企业自身条件不同、企业策略性行为和银行间恶性竞争,导致银行信贷资源的过度集中,使得信贷配给和信贷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邝坦励 《理论月刊》2004,(4):154-156
信贷 市场 的 信息 不对 称 导致 信贷 配 给现 象,进而 形 成信 贷缺 口 。信贷 缺 口的 大小 与 信息 的完 备 程度 成反 比。在 中 小企 业融 资 方面 ,中 小信 贷 机构 比大 信 贷机 构具 有 信息 优势 ,因 此二 者 给中 小企 业 提供 融资 服 务将 形成 不同 的信 贷 缺口 。目 前 我国 以国 有 独资 四大 商 业银 行为 主 体的 信贷 机 构体 系造 成了 中 小企 业信 贷 融资 困难 。  相似文献   

3.
徐健 《青年论坛》2008,(5):91-94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步升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渐成扩张之势,汽车消费贷款已成为继个人住房贷款之后重要的消费信贷品种。与此同时,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建立不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汽车信贷市场中银行和个人消费者的博弈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信贷消费市场的建议: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汽车信贷的制度环境;提高汽车信贷专业化水平,完善风险控制;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合理利用法律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以及信贷配给严重。其原因在于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等。研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最新的涉农新政,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有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市场失灵表现为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以及信贷配给严重。造成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系统性风险大等。消除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在于增加制度供给,包括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农业贷款担保和保险等。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辉越  郭晓立 《前沿》2011,(24):111-113
通过引入具备不确定信息量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构建了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三方信贷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的收益函数会因担保机构收取的保费和反担保品而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贷款企业的收益,并使部分无法提供反担保的低风险企业退出信贷担保市场,导致信贷担保悖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美市场的前提下,斯蒂格利茨的货币经济学理论挑战传统微观经济学体系,他把货币经济学置于银行信贷行为的基础上,使传统意义上属于微观经济学的银行行为理论与传统上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及政策结合在一起,形成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他提出信贷是异质的,并且经济运行是以信贷为核心的观点,对在非均衡的宏观经济分析多元化的框架下探索宏观金融调控的微观基础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住房信贷是影响住房市场运行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在分析住房信贷与住房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住房信贷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指出大规模信贷及其不当的投向是住房供需结构不合理、房价迅猛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要发挥信贷政策对住房供需结构的引导作用,实施差异化的投资和消费信贷政策,以促进住房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性”假定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但是,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要求市场参与者各个方面都成立是不现实的,这就意味着市场本身在现实中通常是“不完全的”。在金融系统的信贷工作中,不完全信息基本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利率作为检测机制来确定借款者还贷的风险性;以利率的道德风险防范机制来影响借款者行为;合理确定抵押贷款数量,加强贷款抵押审批;重视信贷配给,平衡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小微信贷文化建设愈显重要.摒弃传统信贷文化中对小微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服务文化、预防为主的风险防范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对提高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市场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