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表征了人类文明史的逻辑进程。人根本上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大生态动物"。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甚至是一个世界的改变。发达工业文明造就的"单向度的人"是对现代"文明人"的价值伤害。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生态文明就是纯粹的生态,它的背后是文化的底蕴与价值的皈依。伴随"丰裕社会"消费时代的娱乐精神,人陷入到"消费的迷阵",倾倒在拜物教盛行中甘愿成为受物欲奴役迷醉的"消费型动物"。和合的社会伦理价值将一种"生生为大""天人合一"的大生态观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广度贯通起来,期望投射出人的"生活方式生态化"与"人际关系生态化"的价值转向。大生态思维是整体思维、整体谋划和整体战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向度投射着大生态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双城记》中的名言经常被人们引用来描述自己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我们的心灵留下了价值模糊的印记,滥觞的感动与无知的冷漠都会让我们逐渐变得麻木。我们因此有理由也有权利去怀疑:我们学习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开篇,概括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当的精准。对于所有追求家庭幸福的女人而言,这是一个“新好男人”成为典范的时代,也是一个离婚率急剧飚升的时代;这是一个女人经济独立受到认可的时代,也是对婚姻越来越感觉到不安全的时代。我们需要爱情,也需要面包;需要很高的智商、情商,经营两性间亲密的关系,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间关系,也需要财商,经营并且保护好自己的家财。而财商,无疑是我们从小在两性关系中就缺乏的教育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高屋建瓴,3万多字的大会报告,是时代坐标,是党心凝聚,是民心承载。报告突出了一个"新"字,作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等重大判断,提出了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概括,可以说,"新"字成为贯穿整个报告的主线之一。这个"新"带给了我们以自信,走进新时代的自信、迈上新征程的自信、续写新篇章的自信。这个"新"也赋予了  相似文献   

5.
自然—人—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逻辑起点,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他们基于自然、人和社会的"三维化"思维达到了对所处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界定和正确认识,提出了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两大思路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三维化"终极追求是"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内在统一,在本质上,自然主义是强调遵循规律而非自然权利或自然价值的科学主义,人道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人性发展规律的人文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共产主义则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三维化"诠释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企业和利益集团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围猎"是一项治国理政的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有效防止"权力围猎"现象指明了方向。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机制,也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以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从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与经济生态。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的青年处于"微文化"盛行的"微环境"中,"微社交"的智能化、虚拟化和功能化特性会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实现青年"微社交"场域的有效治理,必须要在"微环境""微主体""微机制""微语态"和"微素养"上下功夫,以生态学的治理理念推动"微社交"生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祖社 《乡音》2013,(1):36-37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面对现代文明强势推进过程中日益严峻的生存与生活环境问题,国内外学界立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度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诸如"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美学""生态道德""生态体验"等,一种新的"生态理性"和"生态价值信仰观"正在彰显。与之相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品位以及幸福生活满意度等的追求,生态和环境应是构成现代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银行"、织就新兴产业"绿色生态园"。山西长治县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巧打"生态牌"、唱响"绿色歌",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关系,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路子。综合治理使大地"绿起来""我们要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让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涵养区在发展适宜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时候,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人、地、房资源要素配置的矛盾。"地"是指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是指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上的设施建筑。处理好"人""地""房"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快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农民就业增收,同时也降低绿色发展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刘必好 《群众》2014,(12):76-77
<正>网络发展势不可挡。随着"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视"等微媒体快速涌现,我们已全面进入"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于理论宣传工作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抢占理论宣传至高点,充分释放"微时代"正能量,是新形势下思想理论工作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准确认识"微时代"的特点发展迅猛。从进入中国到拥有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安吉县森林覆盖率为7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统筹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农村来建设,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管理,作为一个大生态博物馆来展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该县187个行政村中,近90%达到精品村的标准,呈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  相似文献   

13.
论民法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印  路涛 《理论月刊》2012,(2):103-105
"经济理性人"是传统民法上的"人"的唯一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存在着的严重内在缺陷与历史局限性逐渐暴露,并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合拍,改变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以"经济理性人"为形象主导,增加"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使"生态理性人"成为传统民法上"人"的形象即"经济理性人"形象的合理补充,以实现民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社会并存建设的新兴时代的不错选择。"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补充,使得民法对"环境私权"的认可与保护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但无论"人"的形象设计如何发展,动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法律上的有限主体。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强大的永恒主题;而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力量,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课题。唱响爱国主题,解决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生之谓易"……中国这片文化沃土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须臾不可脱离的源头活水。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文化传统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成为引导我们选择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的文化基因,成为号召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旗帜。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  相似文献   

16.
张竹君是清末民初的女性精英,在女性启蒙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以"女医师"为角色的"中间路径",为女性在"女学与女权""职业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指向。张竹君既有对于晚清女性解放话语的积极接纳,又有对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保持冷静的姿态。在张竹君看来,"自立之学"是女性践行"中间路径"的核心命题,其中涉及谋求"合群"之道、兴办女子实业、女子医学等要义。张竹君秉持的"中间路径"区别于晚清其他女杰追求女权话语的角色建构,为我们获悉清末民初女性社会多元而复杂的生态提供了视角。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对张竹君"女革命家""女权主义者"的形塑,超越了其在清末民初作为"女医师"的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大致经历了最初探索、基础奠定、正式形成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不断取得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成就。追寻理论渊源,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阐述,为正确认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提供了独特的视域。以"现实的人"为切入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自然制约性""历史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架构之下,逐渐实现了"目的性与规律性""价值性与历史性""主体向度与客体向度""问题应对与总体布局"的统一,是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也是一个民族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忧思不仅是他的戏剧,也是他的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挪威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发展经济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失衡在其具有象征品质的诗作"绒鸭"、"鸟与捕鸟人"和"一朵玫瑰"三首诗中得以反映。通过解读这三首诗中的自然意象所蕴含的生态伦理内涵,我们可以了解诗人超越其时代的生态思想:返回人与自然万物的原初关系,即二者和谐相处,共生共存。这种观点正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哲学总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的哲学思考是时代精华的华美篇章。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脉搏,结合国情,采取边缘化的革命理论、边缘化的革命策略和方式实现了现代性国家建构与民族独立,彻底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视域下建构的一个异域"他者"形象,从而逐渐走向富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判断,彰显出丰富的理论性、时代性、现实性与价值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与独特的价值性的统一。需要充分认识和深入思考新时代"因何而立""从何出发""向何处走"等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16)
正他在央视的节目上和年轻人谈5G;他忠告互联网创业者"痛点就是起点,必须要有创新";最近,他的身影又出现在B站的公开课上。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了我们所处的生活和时代?他知道答案。当代中国,大师不多。他是与杨振宁齐名的大师之一。他是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他的演讲被好友马云称为"院士单口相声"。从1994年到2020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6年,他也在互联网界辛勤耕耘了26年,直到今天,没有止息,持续精进。他说,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