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野间宏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是"战后派"文学的开拓者和旗手.他创作的<阴暗的画>、<脸上的红月亮>、<真空地带>等一系列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日本军队的反动本质,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追问.野间宏的文学创作手法和创作追求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的精神构成是异常复杂的,这表现为他性格的各种因素处于一种不断地运动和展开之中.因此,我们对它的判断往往就走向这判断的反面.所以不能仅仅从哈姆莱特的性格来理解哈姆莱特,而应该深入到他的精神构成中去探寻,他的精神中最重要的质素就是他具有思考的品质,这种品质贯穿于哈姆莱特的所有行动中,思考才是哈姆莱特最为重要的精神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思考在哈姆莱特日常行为的表现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妇女研究论丛》2003,(2):68-72
文章对鲍震培所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一书做了评论,认为该书填补了女性文学史和小说史研究的空白,其关于建立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论述、对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挖掘及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颇有创建.这些创见对女性研究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宫率军征服台的"功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式大规模烧杀行径则被淡化或合理化.<移民村>宣扬日本人的毅力、信念、真诚品行和科学精神,赋予日本对台湾的"移民"(殖民)以正当性.<陈夫人>具有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对台湾庶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甚至写出了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但仍带有殖民文学的明显印痕对中国(台湾)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日本人带给台湾"现代化"的理念.它们不同程度地都是日本对台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5.
刘月新 《理论月刊》2002,(9):106-107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皮进 《求索》2014,(9):80-84
存在主义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流派,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的主流.伴随着“文革”的结束,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开始了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存在即自我,存在即荒诞,存在即死亡,存在即自由”的存在主义思想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完成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认.  相似文献   

7.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依此,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冲突是不可克服的;但其美学论文则讨论了人类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这种特殊主体间性关系,作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体现为超越性的关系,而不是对象化的原始冲突关系,文学阅读(审美)对于人与人共同生存就具有了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意义.萨特的主体间性理论虽在哲学中陷入矛盾,但在美学中又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当代中国的文学接受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现在有学者站出来质疑此作,是有意义的.这确是一部可以怀疑、艺术性贫乏的作品,但不应该过分夸大它的危害性;我们需要注意,不要在质疑、批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时,又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王琼 《理论月刊》2006,(8):124-126
让-保尔.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哲学家。《什么是文学》是萨特著名的文艺论著。在这部论著里,萨特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前提,通过阐述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以及艺术创作的为他性和艺术家的责任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表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易经 《求索》2012,(9):192-193,138
本文以人的生存困境、人性的关怀为基点,探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差异与融合。文章主要从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前两个维度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差异明显,但却也有共通之处,而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学中的"情本体"学说提供了可以使两者相结合的最佳路径。这条路径为21世纪的中国文学打开了一条走向世界文坛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07,(9)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认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这种文学思潮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童话《小王子》是第一个从空间运动和向宇宙追问的崭新纬度来探索人生的现实处境与追求人类终极理想的作品,本文以此作为个案,从存在主义哲学观下创作者的身份追寻、现世社会的精神隐喻与文本呈示的荒缪世界,作者创作的动因探析以及童话书写的理由与存在主义哲学观的高度契合等四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当下生活的启迪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3.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反对承担社会使命.论争中鲁迅、胡适等的一再被提起以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文学理念的契合,再次证明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五四新文学的密切渊源关系.而旧文学历经20年仍未被新文学所打垮,原因之一在于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固守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泽 《求索》2013,(11):105-107,43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对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存在主义鲜明地把存在视为"人的存在"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在者",认为只有人的存在才使一切"在者"赋予意义。因此,把人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且注重人的选择、人的情感对人发展的作用。存在主义被纳入我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视野,是教育学研究主动向其他学科寻求滋养、不断走向开放性使然。存在主义在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排斥到开放融合的转变,从研究价值取向、话语表达和写作方式及研究方法上对当前教育学研究予以观照。倘若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审视当前的教育,对修正和检讨现实教育中的不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华 《天津人大》2005,(6):12-13
人大代表冯有为在沈阳市乃至辽宁省是一位高知名度的名人.他原来是一个普通人,做了几十年的学问,同时又兼职做了十八年人大代表.他之所以成名,是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普通老百姓把他捧到“名人“这把交椅上来的,是一种传奇式的成名.纪实文学&lt;人民代表冯有为&gt;在&lt;北京文学&gt;发表、又在&lt;今晚报&gt;连载之后,冯有为代表的业绩在全国不胫而走,为人们所景仰,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女作家王小鹰所著<吕后·宫廷玩偶>,在历史与文家之间作了可贵的探索,力图用文学形式还原历史上的吕后.但作者将吕后定为政治、历史、男人的玩偶并不确切,犯了与其他女权主义作家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哈姆莱特》中男主人公哈姆莱特的“血亲式复仇”行为作出更深入而科学的解释,本文尝试运用病理心理学理论对哈姆莱特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哈姆莱特成为忧郁症病患者的病因、病理、心理变化及由此引发的复仇行为;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来阐述、探析哈姆莱特复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05,(1):10-10
12月2日.77岁的西班牙著名作家拉发&#183;桑切斯&#183;费洛西欧荣获2004年度塞万提斯奖.以表彰他对西班牙文学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自我实现理论为代表的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和需要构成的,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主要是有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构成的;马斯洛的思想和存在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存在主义提出的人的自由问题的一种解答,展望了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邓家慜 《桂海论丛》2001,17(4):32-33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要求,是当前社会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的强烈呼唤."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