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扩展,欧洲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引入新的理论视角。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多元行为体的身份、利益在体系文化基础之上的互动建构,认为正是这种互动推进了体系结构的不断进化。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由可控的安全困境转化成为更加复杂的复合安全困境,包括地区均势安全困境、结构性安全困境和核安全困境。根据建构主义分析,东北亚地区相关国家的敌人角色身份和利益的长期互动造就了它们对敌人的共有观念,这种由历史延续下来并被不断重构的霍布斯文化就是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软力量也可以视为一种施动国与国际政治结构相互建构的产物,施动国以观念影响目标国的过程也就是软力量衍生的过程。因此,国际关系中软力量的建构逻辑可以理解为观念、文化建构吸引力;身份、利益建构感召力;规范、认同建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身份和利益是国家最重要的两大属性,也是影响领导人战略决策的两大最关键依据。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对中国的身份定位是:中国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国家,国内矛盾始终不曾化解,外在威胁始终没有减弱,中国在冷战大环境中是一个受威胁的弱者。对于中国此时期的利益定位,毛泽东认定的利益是反苏抗美符合中国利益(这一认知在实践上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受威胁的弱者的身份认知和反苏抗美的利益认知,极大影响了毛泽东的对苏战略决策,决定了后续十余年中苏对抗的关系大走向。  相似文献   

5.
身份理论是建构主义研究议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温特在关于集体身份的论证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忽略了国家间多元合作形式并存的事实;另一方面国际组织成员之间的实际关系既有矛盾又存在协调,因此很难用利他主义的集体身份概念来描述和界定。集体身份只是群体身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定群体中,成员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信任、承认彼此的平等地位、建立坚实的情感纽带、内化群体的价值与规范,才可能进一步将群体身份内化为集体身份。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发展的基点上来讲,人们的行为都是利益行为,但这种利益行为都是有边界的.对于具有社会公民身份和共产党员身份的党员来讲,其利益行为具有道德边界、法律边界和政治边界,即共产党员的利益行为必须限定在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和党内规范的边界范围内,以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是一国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家利益。认识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视角,建构主义主要通过身份与利益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认识一国的国家利益。当前我国主要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初期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这四种身份,正确地认识每一种身份所代表的利益以及各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各种身份为一种互补关系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比较容易,因为其所代表的利益是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但当各种身份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时,我们就要分清加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总体利益。  相似文献   

8.
王巍 《长江论坛》2018,(2):70-74
信息传播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不可避免受到文化势能的影响。通过对"四川邻水保路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重要的文化变量,"地域认同"不仅建构了群体身份和利益观念,塑造了群体的信息加工模式,而且促使群体对特定信息的生成、编码、加工、释译和传递过程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9.
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其应否参与公司治理、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等问题成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一个研究课题。法学界展开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职工参与制度方面,较少涉及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即使涉及也只是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提出公司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应参与公司治理;本文就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形式选择与大会制度问题进行探讨。一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选择公司债权人是对特定公司享有要求其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特定当事人,其构成和分类较之公司股东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0.
警营文化源于警察群体的职业行为、相应思维及其交互作用。充分发挥警营文化的育警与化民功能可借鉴建构主义;该教学理论将认知发展视作带有社会性的知识再加工,主张学习者自主探究、参与互动,强调教育者有效引导、驾驭教学。由此,实现警营文化优化、拓展,公安机关应着力素质提升、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分支。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逻辑是由认同决定的,而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因而得名“建构主义”。近年来,该理论被运用到教育学、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均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将建构主义运用到城管执法工作中,从社会学视角重新解读城管执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围绕“身份/认同”和“规范”的再建构提出破解城管执法困境的新思路,希冀能为构建和谐城管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关系基础理论中,国际合作论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以亚历山大.温特为主要代表的建构主义学派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国际合作论:第一,从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方法论上揭示了共有知识和观念对国际行为体的意义。第二,否认了先验性的国际无政府状态,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第三,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阐释了国际合作论:合作文化论。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朝核危机浮出水面以来,朝核危机时而暗流涌动,时而柳暗花明。朝鲜的非理性行为只能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去解释。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因素,在朝鲜对其国家利益的建构中和身份的认同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存在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特定群体的存在。每个人具有特定的民族身份,同时也具有公民身份,是国家的公民。在很多情境下,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并不是一致的,如果特定民族的成员过于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刻意弱化其公民身份或国民身份时,民族认同就会超越国家认同,引发国家的内在分裂。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必须有效处理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在尊重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美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关系最复杂的一种,双边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存在着一时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外交困境。但中美之间的这种外交困境是可以缓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双方身份认同的结果,建构主义外交战略强调合作与沟通,力争使双边关系不断得到加强,在双边交往中取得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德学 《人民论坛》2013,(8):248-249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渴望以"和平崛起"的方式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因为与西方文化理念的历史性隔阂,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西方人的深度不安。这让我们认识到建构我国在国际社会身份认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文章正是结合温特建构主义理论来讨论建构国家身份认同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宁 《人大建设》2003,(1):12-14
行政审批又叫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定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方式,是政府对各种资源分配的一种行政行为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观点已在教育理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庞杂,流派众多,很难对之进行准确界定。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主要包括六种,即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costructivism)、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socialculturalcognition)、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information-processingconstructivism)、社会性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m)和控制论系统(cybemeticsystem)。[1]然而,尽管不同倾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杨金东 《前沿》2014,(13):102-105
利益通过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多样化需求呈现出来,利益协调即是通过满足合理需求进而实现社会关系和谐的过程。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侧重经济利益的协调,特别强调市场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利益协调理论特别强调伦理道德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协调理论强调全面综合、统筹兼顾与和谐发展,对于解决利益矛盾冲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当前社会,“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凸显并成为利益协调的指导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形成更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其主要思想是: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始终倡导经济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和集体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正确的个人利益导向,坚持正确的致富导向和精神文化生产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利益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