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得”相通、合一,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精髓。表现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中,便是“德”“福”一致。道德是个体认识把握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道德是个体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道德为个体克制欲望提供理性控制;道德为个体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简言之,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这种幸福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真正理解和体验,是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不能代替的。因此,追求幸福必须追求道德。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充分认识道德的功能及其作用,特别是道德对于个体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对于抵制西方各种非道德主义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社会成员习德、知德、行德的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黄小娟 《前沿》2009,(7):174-176
“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孔子认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仁”,就是道德。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加强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根本属性就是践行。离开了践行,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道德。《周易》说:“是故‘履’德之基也”,强调修德的核心就是要践履“礼”的要求,把能否践行当时的道德规范“礼”作为道德的基础。苟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两面派”、“伪君子”,  相似文献   

4.
践行道德的深层伦理原因华东师大教授盛邦和博士人们做什么时都会问“为什么”,践行道德,意味着“自勉”、“自律’与各种程度的磨炼与“修行”。不从深层面感悟伦理原因与“理由”,们心自问出究竟,而达理想信仰的升华,而获精神的愉悦与快慰,是无法把“道德”坚持到...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以德治国,首先是第一直接主动主体“治者”用道德和人格力量教育、感召广大民众,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一其中,尤以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6.
“伦理”与“道德”是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从词源学上,二者具有相似性;在哲学史上,二者也往往被混用。黑格尔是最早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的哲学家,这一区分体现出了作为他律原则的“伦理”与作为自律原则的“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为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教育提供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实践理性。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在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实现道德文明的代际传递和科学知识的迭代更新,因此,在注重个体道德自我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师生伦理共同体或整个社会伦理实体的构建。只有实现伦理实体和道德自我的和谐共生,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各自的道德主体性,养成“求真向善”的德行,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时代精神的曲折反映。当今时代,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人的道德责任越来越大,对包括道德生活在内的精神需求亦不断增长,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社会主义由于实现了商品经济“伦理二重性”(为己性、谋利性与为他性、服务性)的对立统一,为提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伦理道德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习德、知德、行德,也是每个公民为获得幸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道德冷漠是指对身处困境者缺乏同情,推卸道德责任,拒绝进行援助的道德态度以及行为。亲社会助人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助人行为,这种行为不一定给那些施助者带来直接的利益,甚至还可能给他们带来风险。”因此,亲社会助人行为是对身处困境者产生移情,基于内心深处的道德责任.本能地涌起对其施以道德关怀的内在冲动,进而把这种冲动转化为现实的道德救助行动。  相似文献   

9.
周育平 《湖湘论坛》2001,14(6):50-52
所谓官德,即是指干部道德。早在西周,人们就认识到官德建设的重要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①这即是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只有取得民心才能统治长久。孔子认为,君主的德行是统治的根本,孟子也提出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思想。先秦原始儒家伦理,就其本质来说还不是封建性的,它强调的不仅是一种双向互惠互动的人伦关系,而且还必须以在上者尤其是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为前提。中国封建伦理的真实形态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三纲”使伦理关系完全服从于封建政治关系,使双向的君臣、父子…  相似文献   

10.
“最美现象”主要体现于“危急险难”关键时刻的“见义勇为”和平凡岁月长期坚守善良德行的“执着奉献”两种类型。其产生于道德焦虑和价值信仰危机之际,具有拯救道德信仰、提升伦理觉悟和淳化社会风俗的伦理价值。行为主体的平民性、行为发掘的草根性、行为宣传的开放性和行为认同的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最美精神”主要体现为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机敏果决的道德智慧和舍我其谁的行善勇气。弘扬“最美精神”,不仅要避免泛化“最美现象”和道德浮夸,而且要引领人们崇敬“英雄”,勇当“好人”,同时还要重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关爱英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孔令举 《前沿》2011,(10):57-59
"道"为万事万物本然的存在方式或一般规律,"德"为"道"的可能发展方式或最好表现方式。对于自然存在,"德"与"道"正好同一,自然的"德"正好就是"道",自然之"道"必然有其"德"。对于人这种自由存在,人之道就超越了"遵循"这一问题,人之德就变成了对可能发展方式的开拓,于是出现所谓道德问题即有德无德问题。所谓人道目的,就是对于道来说,德就是目的。只有人道目的才能约束人的概念。道德的依据就是目的论。  相似文献   

12.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构建“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抓手,厚积薄发、厚德载物,着力提升新时期温州人“富而好礼、富而好德”的道德自觉,从物质富裕迈向精神富有,打造道德高地。在温州,爱心慈善、见义勇为、帮扶济困、捐资助学等,蕴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个人到团体,从民众到企业,使温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温情、温润、温暖”之州,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温州人选“最美最爱:传递善美精神”城市。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企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必然产物。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规范的高层次的约定俗成。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者,国之基也;德者,人之性也;德者,智之帅也。”这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得出的重要理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也作为制度约束来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准则。我们在现代企业建设中,企业在实现以德治国的方略下,就必须下大决心,针对时弊,把以德治企作为现代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因为道德规范不仅调整人们日常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更是体现企业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高度反映。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律是精神文明的最高实现形式。道德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生活规律的认识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自己为自己立法,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自觉地指导和约束自己。道德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种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之代表的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因此,探讨儒学的道德精神,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儒学的道德精神。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西方人也讲成德,也有道德学、伦理学,但其入手处,却是一种知识的眼光。比如西方哲学教人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知识即美德”,在对德的理解上,是很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总要对“善”下一个抽象的定义,论证道德的合法性,也表现了这种思想。孔子…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乐山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幸福美丽新乐山建设的动力支点,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传颂”“传承”,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相似文献   

18.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哲学概念 ,它常与“天命”、“道”、“性”、“德”等相提并论。一些古代思想家甚至认为“和”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相传为子思所作的《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庄子亦说 :“至阴肃肃 ,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 ,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田子方》)。荀子则说 :“列星随旋 ,日月递 ,四时代御 ,阴阳大化 ,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  相似文献   

19.
王道勉 《政策》2002,(8):54-54
古人谓做官:“有德为瑞,无德为灾”。意思是说有道德的官史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安定的生活,而丧失道德的官史只给老百姓带来灾祸与痛苦。  相似文献   

20.
品德高尚者如巍巍山岳,人皆敬仰。何谓品德?品德即人的品行道德。品行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人生的准绳。古今中外圣贤之士莫不视道德为人生第一要义。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伦理、讲道德。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观,把伦理道德看成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把道德教育和修养看作是培养圣贤君子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必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