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支,以顿悟为特色,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谓“公案”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禅师为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作出的一种指示。禅宗公案表面看来扑朔迷离、荒诞不稽,充斥着矛盾与悖论,实际上正是这种对常理和规范的“破坏”和“偏离”,才有着一种“神妙”的境界。本文试图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荒诞表征下的合理性:“反常”的语言形式正是禅宗“反常”的思维模式的镜象描摹,禅宗通过这种“反常”有效地传达了禅宗“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1991年度,中国佛教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各刊物共发表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110余篇,且研究的趋势愈来愈深广。现从关于禅宗的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台湾佛教研究、五台山佛教研究、对藏经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几个方面加以概述。一、关于禅宗的研究魏道儒在《宋代禅宗的“文字禅”》(《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中,探讨了宋代禅宗“文字禅”的发展历程,认为文字禅的各种形式都是围绕公案展开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标志着宋代禅学思想的变化,而且反映了宋代禅僧生活方式和修行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5,(3)
禅宗是最具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佛教门类,禅宗的形成标志着佛教本土化的完成,禅宗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禅宗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对禅宗的作用和反作用来说明,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5.
禅宗虽说“不立文字”,却有成千的公案,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不然。每一个公案都是一段真实的故事,文字仅仅是一个载体而已。禅,就蕴含在那一刻的真实之中。透过文字去把握文字背后的真实,那个禅的真实,那个佛法的真实——也就是人生的真实。如此,则可谓“与祖师同行”了。  相似文献   

6.
1990年我国佛教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105篇之多,其中对禅宗、五台山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心性论、佛教密宗、藏传佛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对佛教禅宗及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禅宗神秀北派因“受惠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任继愈在《神秀北宗禅法》(《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一文中,根据近年在敦煌发现的神秀著作手抄本《观心  相似文献   

7.
对于禅宗而言,得悟的境界难以言表、不立文字,是强行的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则明确表示:禅宗所言之境界正是其毕生所述。从中可见,至少在语言问题上,海德格尔和禅宗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都在暗示我们抵达存在之大道的不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8.
苟世祥  胡东力 《重庆行政》2010,12(3):97-100
达摩禅系在中国传到第六代祖师慧能时,慧能对禅宗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南宗禅。自六祖慧能后禅宗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局面。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六祖革命如何使禅宗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在中国社会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佛教理论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佛教都非常重视对本体问题的论证。他们建立了一个“真如”本体,这“真如”本体在三论宗、华严宗那里主要表现为“理”;在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那里则主要表现为“心识”或“心”。然而,用“理”概念,甚至是用“心”概念来说明“真如”概念,  相似文献   

10.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禅宗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当代治国理政,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将"禅"思想与"廉"文化进行结合,总结提炼出以"九心"为内容的"禅廉文化"价值理念:以敬畏之心破无忌、以慈悲之心破嗔恨、以禅定之心破妄念、以般若之心破贪执、以平常之心破功利、以精进之心破无为、以感恩之心破抱怨、以宽容之心破狭隘、以觉悟之心破痴迷.  相似文献   

11.
史景峰 《传承》2010,(33):160-161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禅宗起着桥梁的作用。禅宗不仅作为一种宗教传入日本,而且也作为文化根植于日本的文化之中,日本的武士道、茶道、建筑、庭院以及文学都深受禅宗的影响。在禅宗东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无准师范和日本僧人圆尔辩圆。  相似文献   

12.
古刹梵音     
正建善寺,原名"建福斋",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改变,迁徒于现址,并改称"建善寺"。建善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八闽第一古刹"。千年古刹,香火绵延,梵音不辍,其蔚然壮观,主要是因其与两位佛教禅宗创始人有着深远的渊源。建善寺是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首——沩仰宗创始人灵祜祖师的出家地。灵祜(771~853),霞浦  相似文献   

13.
荆楚大地向来就有顺潮流而动、开风气之先的传统。作为国学主体的儒释道三家,在江汉之间,一代代大师皆有锲而不舍的探索与持之以恒的发展。早期佛教如智者大师、慧远大师都分别在湖北创立过他们的道场,如鄂州的清泉寺、当阳的玉泉寺,至今还是净土宗、天台宗的重要寺庙。中国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禅宗,最后也是在  相似文献   

14.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性思想,寻求自在解脱,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维克多·E·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具有超越的涵义,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安顿着这个意义虚无时代人们的心灵。本文拟以禅宗经典《坛经》的心性思想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进行范畴比较,从心性本净与意志自由、随方解缚与矛盾意向、道由心悟与活出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化对《坛经》心理治疗思想的认识,增进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较前几年有所发展,全年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特点是:在对中国佛教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儒、道、理学)关系的研究。因此,对具有中国佛教特点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的论述显得更加深刻,使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佛教能以在中国生根、发展的社会思想根源,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颇有裨益。是年十月在我国召开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次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出现“热潮”,文章较多。再者,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比较研究也有了相应的论文,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可喜现象,标志着对少数民族佛教研究的重视。现从佛教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9,(35)
正依托生态、文化两大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兴打造出文化休闲旅游"四大品牌"。并通过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完善景区硬件、配套设施,规划景区产品等方式,打造好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广东省新兴县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交辉映。拥有名人、名山、名寺、名泉、名果。在201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新兴县被评为  相似文献   

17.
潘永辉 《求索》2007,(10):153-155
目前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足。本文将在分析各家论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看法,力求更准确地揭示禅宗美学的最本质的审美特质及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参照佛教的教义,并与中国儒家与道家相联系相区别,《坛经》禅美学的特征,除了上述诸家提供的说法之外,最为根本的应是这三点:自性主体的确立;空灵境界的脱出;日常动用的诗意化。只有这三点,最能说明禅宗既与印度佛教、中国儒道文化相联系而又自成一家、别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特点,也最能说明《坛经》及其影响下的禅宗为中国美学提供、补充的关学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可以说是佛教研究的丰收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近百篇之多,其中对佛教的中国化问题、禅宗思想、神会哲学、佛性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关于佛教的中国化问题方立天认为从中国佛教史的纵向考察或从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的横向考察来看,佛教的中国化就是佛教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约、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士大夫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力量,译经注疏是中国化的重要基础,统  相似文献   

19.
过去认为佛教为西来之学,严格来讲并不科学,中国化的佛教在理论上和思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探究了中国禅宗的形成原因,并阐释了六祖慧能提出的一些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杜文婕 《前沿》2014,(17):191-195
李白的禅诗体现了禅境、禅理、禅趣,以及与僧人的交往和禅悟,禅宗不仅从内容上渗透到李白的诗歌中,而且改变了李白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形成了柔和的风格。李白的五十多首禅诗无论是对于佛教思想还是对于诗歌美学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