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斌 《传承》2010,(24):108-109
公共精神是指孕育于公民社会之中,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的以社会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向且渗透于政治经历文化领域的精神传统。公共精神具有四种特征,源自古希腊,卢梭的公民观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公共精神精神的培育依靠教育和参与两种方式而得以形成。而对西方公共精神的分析有助于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从事政治活动、处理公共事务的场域,而公共领域中公民参与的实现必须要在一定制度环境中运行。公民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法律上看,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从政治上看,公民所拥有的法定权利集中表现为参与公共事务并担任公职的正当资格。公民是公共领域中的参与主体,而要实现公共领域中公民的有序参与,不仅需要公民具有公共精神,而且还要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管理理论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思想。新公共服务更加强调公民权与公民精神的培养,通过共同治理社会完成公共利益的过程,可以培育更具有责任心的公民精神。多渠道的公民参与方式以及政府的积极回应,在互动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完成民主价值的实现。在对比传统公共行政行政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人、新公共服务重视公民权与服务精神之后,重视公共服务意识、重视公民权与公共利益、公民参与本身的民主价值是对我国公共管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共文明是现代公民文明素质在公共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应该和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精神的需求相一致,是指在特定的空间涉及人们共同利益而表现出来的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公共精神。公共文明的重要特征是公民的“公共参与”。公共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需要每一个个体去参与、实践。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地参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所有的公共文明的理念、计划、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提高中华民族公共文明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凝聚社会认同,不断营造公共文明的舆论氛围,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群众公共文明的素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善治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日益流行的话语.广泛的公民参与是走向善治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要以发达的公民社会为现实基础,以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为制度保障,同时,又要以公共精神的健康发展为必要前提.在扩大公民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切实保证公民参与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古希腊的城邦是一个完全由公民组成的主权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特点是全体公民自治,“人人统治大家,大家统治人人”,充满民主与自由。公民社会也培育和蕴含了一种公民精神,全体公民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也享受着公平的社会生活。古希腊公民社会的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超越自我的社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精神     
现代国家中的个人以公民身份建构起不同层次的群己关系,公民资格中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支撑起公共生活的骨架,包括社会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公共精神赋予公共生活以生命意义。当前,我国公共精神呈现出衰落和弘扬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其发展受制于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政治体系的吸纳功能不足、社会向上与向下矛盾发展的变化趋势、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建构与撕裂等挑战。因此,公共精神的涵养需要我们变维稳思维为维权思维,从制度的配套和程序的可行两个方面使公民的权利内容和保护落到实处;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精细化;以过程监管来鼓励社会自组织;以增强公民的权利行使能力为目的,培育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公共政策制定领域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学者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公民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个人、社会、政治和公共管理等层面分析了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影响 ,进而阐述了公民参与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公民的利益需求,将公民参与引入到公共政策中来,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在明确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在构建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创造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参与机制和发展公私合作生产的利益协调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十大困境。一、社会对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认识模糊一些政府官员头脑中残存着官僚主义思想,视公民为政策客体,对公民的参与意见不重视,变参与为其回避矛盾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3.
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社会公平、公民精神进行了价值倡导,认为公共行政要信奉与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强调公民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参与,指出了公共行政精神是与爱国主义、乐善好施的公民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其在书中所表达的通过公共行政的政治化来建立强有力政府的思想,通过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实现社会公平的模糊性以及对公共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过分倡导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应树立服务理念,强调依法行政,努力营造良好施政环境。在众多措施中,培育政府公共精神是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政府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需要刚性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需要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衡,也需要强化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汪小峰 《求索》2007,(8):54-56
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以增强其公共性十分必要,一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各利益群体进行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的过程,二为公民参与是弥补政府有限理性的缺陷与克服公共权力腐败的必要路径。在我国,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缺位问题。鉴如此,有必要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机会。我国目前已拥有逐渐提高的国民素质、良好的法制基础和逐步完善的民主机制等诸多有利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可行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梁建东 《北京观察》2002,(12):12-15
关于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的谈论已不是最新的话题,并有不少文章从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构造等多方面对这种公共精神普遍缺失现象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明确将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的辨证关系,以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探索重树中国民众公共精神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唐斌 《前沿》2011,(3):30-33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政治文化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最内层部分。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在于该国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而公共精神是扩大政治参与的根本精神动力。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公共精神的质素非常贫乏,这对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公共精神应该是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路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视阈中的公共精神:缺失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斌 《前沿》2010,(11):175-178
公共精神是一项重要的认知型社会资本,是政治发展重要的心理基础。现阶段,公共精神在我国还比较欠缺,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特殊化”倾向、公民社团发展的滞后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多样化的公民教育、大力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和积极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来培育公共精神,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威胁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而公民参与可以及时发现危机,整合社会力量,并对危机治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较多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参与机制不完善、相关的危机信息不透明、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参与不规范,等等。面对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必须从现实出发,正视当前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政府问责,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规范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行为,进而实现公共危机及时、有效的治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然而孙永怡在《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还存在十大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