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80后”成长在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生存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及独立,都是上一代人难以企及的。——上海赵霞岂能如此淘汰“中国龙”江苏蔡莹一直都以“龙的传人”自诩,忽然间听到“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这样的消息,感到莫名的失落。据说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而“龙”的形象又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深厚积淀,而“龙”的形象在中国民族文化中也已经根深蒂固的。难道仅仅因为外国…  相似文献   

3.
一直都以“龙的传人”自诩,忽然间听到“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这样的消息,感到莫名的失落。据说是因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虎然大物,而“龙”的形象又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相似文献   

4.
长兴龙村多     
长兴,披天目,襟太湖,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洪涝灾害频发之乡。勤劳智慧的长兴人民在战胜各种天灾人祸中,创造了丰富的龙文化。其中“百叶龙”三上北京两进中南海表演,成为“中国龙”的代表形象。全县有36个以“龙”命名的山水洞村  相似文献   

5.
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受某种文化意识的支配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文化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文化,被广泛记载于众多文献中,形象地体现在大量的文物上,蕴含于亿万人的口碑里。龙子龙孙和龙的传人,经过数千年的辛勤劳动,既创造了悠久的龙文化,更创造了繁荣昌盛、光辉灿烂的龙文明。龙文化和龙文明,不仅是中原文化、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为灿烂的文明之一。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考古时发现了三组蚌壳摆塑的龙、虎等图案。专家测定,蚌塑龙年代距今约6460年。由于蚌塑龙是迄今发现…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作为学术热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尚存在分歧,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关系方面,一种是将草原文化等同于游牧文化,一种是认为二者有区别。笔者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地域文化和复合文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7.
陈寿朋先生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今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喜事。草原文化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普遍关注和热忱探讨的课题。《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从生态的意义上解析草原文化,认为草原文化是生命文化、生态文化,通过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人们去保护  相似文献   

8.
黄金 《前沿》2004,(2):181-18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 ,草原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是一个民族性、动态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一种文化。草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草原文化在内蒙古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逐步走向了文化产业化的新路子。草原文化的发展 ,在积极面对当今世界的同时 ,仍保持发扬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龙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龙文化主要具有六方面的特征:悠久性与延续性、多元性、政治性、多样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综合性。从层次上来看,中国龙可分为生物龙、文化龙、政治龙、艺术龙、宫廷龙、民间龙、儒教龙、道教龙和佛教龙等。  相似文献   

11.
漫谈中华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谈中华龙文化徐佩瑛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形象。《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见大约只是一种既能登天又能入水的鳞虫神物。古代传说中龙有多种。《广雅》云:“有鳞...  相似文献   

12.
在浩若烟海的中国文化古籍中 ,有许多关于蛇的文史记载和神话传说。在古人的眼中 ,蛇不但可以“游雾吐云” ,还可以“配龙化蛟”。在汉族的十二生肖中 ,蛇排在第六位 ,凡是巳年出生的人都是属蛇的。然而 ,许多人并不说自己属蛇 ,而说属小龙。以小龙代蛇 ,多少有点“攀龙附凤”的意思 ,但其最重要的是蛇与龙形象相似 ,龙的形象躯干部分主要取诸蛇的缘故。中国的蛇文化是丰富的 ,古代先民不仅有“画蛇添足”的寓言 ,也有“打草惊蛇”的成语 ,人们用“杯弓蛇影”喻虚惊一场 ,用“拨草寻蛇”指无事生非 ,特别是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蛇不但恩怨相…  相似文献   

13.
董恒宇 《前沿》2005,(9):3-6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内蒙古草原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品格,让世界人民都了解熟悉和热爱草原文化。内蒙古要整合草原文化资源,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有关龙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家乡有‘迎龙灯’活动。布龙、灯板龙在锣鼓乐队、旗仗花灯的导引下,巡回经过城内每一条大街,每到店铺门口,人们就会出来焚香点燭放花炮。这是一种表示喜庆的盛大的民俗活动。在封建社会,龙又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封建皇帝自命焉‘真龙天子’。在北京皇帝住的紫禁城内,龙的形象到处可邮。在民间装饰艺术中,龙纹也到处可以看见。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彩陶装饰中就有它的形象。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装饰上,就更为常见。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包括建筑、车船、礼器、乐器、家具、陶瓷器、刺绣、玩具、商品装潢、钱币等,都有龙纹。龙的形象存在于衣食住行的一切领域中,活跃于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精神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把中国称为‘龙的故乡’,把中华民族的后裔称为‘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党委、政府立足于自治区的基本区情,提出"8337"发展思路,其中提到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核心理念在内蒙古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体现。举办草原文化节对于弘扬和提升草原文化、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召开前夕,我们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总结往届草原文化节成功经验,探讨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阐释草原文化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为草原文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照东  刘俊宝 《前沿》2005,(9):7-10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上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内蒙古草原属于亚洲北方草原。内蒙古草原文化圈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必须做好草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展、创新;要实现草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展、创新,则必须强化草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起,作为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举办了9次全国草原文化研讨会和1次草原文化高层论坛。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共收到论文超过1500篇,有上千人次与会研讨交流,已经成为内蒙古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品牌论坛。"草原文化主题论  相似文献   

19.
郑永 《台声》1999,(12)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被用作本氏族的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讲,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图腾就要说是“龙”了。“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上有鳞,头上有角,能走能飞,还能兴云降雨。也正因为龙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也逐渐成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是权的象征。它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了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的帝王龙形象。那么,中华民族为何要以龙作为自己的古老图腾?这种高翔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龙形象是否就…  相似文献   

20.
9月6日是我区第三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前,即2004年我区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召开了"首届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并确定每年的9月6日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来,草原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草原文化和保护草原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