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指侦查机关针对当前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为突破侦查僵局而采用的以地域特征为基础,以特定地区的人群实施犯罪所表现出来的特别作案方式为依据的研判方法。这种以作案人地籍为中心内容的高危研判方法,包括典型分析、特征比对、锁定摸排三个步骤。该方法有利于打破侦查僵局,为跨库查询提供支撑,有助于克服现行侦查体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并案侦查是对付流窜性、跨区域性、职业性和暴力性犯罪的有效手段,是打击惯犯、累犯和流窜作案的一种强有力的侦查措施。通过对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作案工具、痕迹、物证、犯罪语言、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人体貌特征、侵犯客体等条件并案,实现侦查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侦查信息的动态沟通。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罪犯作案的连续性、犯罪特征的稳定性和犯罪行为的习惯性,最大限度地将原本分散于个案的犯罪痕迹和物证等犯罪信息集中起来,使现有证据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支撑,改变单独侦查、各自为战的侦查格局。并案侦查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提高诉讼效率,加快破案步伐,准确打击犯罪,实现侦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恐怖犯罪案件基本特征体现在其作案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典型性和公共性,犯罪主体的有组织性,犯罪目的的政治图谋性,作案手段的恐怖性、多样性和跨国性等方面。对恐怖犯罪案件的侦查,应着力于健全反恐侦查机构和提高反恐侦查人员基本素质,积极开展反恐情报工作,同时注重审查恐怖预谋犯罪案件的线索以控制其犯罪。  相似文献   

4.
电磁信息"痕迹"是指高科技犯罪分子在实施作案过程中或者预谋作案时在其使用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或其它具有一定记录保存功能的电子设备上自觉不自觉的留下的种种可供公安机关侦查、了解、掌握作案人犯罪过程、证明案件事实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与数据。高科技犯罪中电磁信息"痕迹"取证是关键。甚至需要从已被删除、加密或破坏的文件中重获信息。为有效控制高科技犯罪和侦破高科技犯罪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电磁信息"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5.
金融犯罪案件的基本特点:高层次性;作案的计划性;作案手段的专门性和反复性;证据的局限性、收集证据的困难性和易受破坏性;作案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作案现场的空间离散性及不可勘查性;侦查线索来源的匮乏性、滞后性和侦查行动的易受干扰性;作案成员的团伙性。金融犯罪最终将走向组织化、职业化、高智能化和国际化,这是金融犯罪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还对金融犯罪案件侦查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反侦查行为是指作案人在作案前后为了掩盖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对抗行为。因其主体的智能型、行为的对抗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不但使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而且使侦查工作常常处于久侦不破的境地。苏湘渝特大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案犯周克华,正是因其在作案前后精心策划实施了各种反侦查行为才得以逃避侦查,隐匿八年之久。该文以周克华案为视角,通过分析周克华反侦查行为的表现,揭示反侦查行为对当前侦查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运用言语识别技术对案件言语材料分析辨认,并结合案件物证和案情,刻划作案人形象,从而规定侦查目标和范围,这是侦破言语文字类案件的基本手段。作为作案方式和犯罪证据遗留的案件语料,负载了作案人的主客观信息,这些信息是分析推断案件言语主体社会属性、身心状态的根据。作案人的信息通过案件言语特征反映。言语特征  相似文献   

8.
伪装历来是犯罪分子作案时常用的反侦查手段,侦查与反侦查、伪装与识别贯穿于刑事侦查工作的始终。犯罪分子伪装作案的目的在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逃避法律的惩罚,其伪装行为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众多障碍。刑事侦查部门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识另ll作案人的各种伪装行为,揭露其真实面目是侦查破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犯罪研究方法,大都以犯罪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分析焦点也对准作案人本身,仅对犯罪的方法、动机、目的,作案的手段、特征等详加论述,忽视了研究被害人对盗窃类案件形成的诸多影响。大量的案例表明,被害人对盗窃类案件的发生、作案的进程和被害的后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以盗窃手段的犯罪案件为对象,从研究被害人的角度,阐明构成盗窃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剖析预防的  相似文献   

10.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坚持"严打"方针,必须确立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主业的理念,加大打击力度,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犯罪,全力侦破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盗、抢等系列性多发型犯罪;必须以数字警务为依托,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以社区警务为平台,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必须立足快速反应,完善动态警务机制;立足配合协作,完善打防工作机制;立足源头管理,完善阵地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是以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整体控制力为目标,是“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在动态治安环境下的具体体现。要推进“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必须以信息为纽带,贯通打防控各环节;以高效、权威、准确的指挥,确保打防控三者有机衔接;以责任考核为抓手,整合派出所、刑侦、交巡警的打防控合力;坚持走治安防控社会化道路,夯实“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鹏展 《公安学刊》2006,(3):70-73,89
境内外抗制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专门的反黑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有组织犯罪的含义,对其从重处罚,增设财产刑,设置特别的刑罚措施和特别的程序规定等,从而为全面惩治有组织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发现计算机犯罪也在急剧增加,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生活等构成威胁。文章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都在不断探索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但长期以来实行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公安工作方针,既存在打击上的不适应,也存在防范上的不适应.控制既是工作目标,又是工作手段,是打击和防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打防能力的重要突破口.要充分认识控制在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各警种共同参与、突出重点人群控制、调整警察工作形态、强化指挥中心和信息部门的作用等方面做大"控"字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犯罪预测是目标管理和制定对策的基础,需要准确反映未来的状况。犯罪预测方法一般分为经验预测法和科学预测法,两种方法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差。用"光滑"方式处理统计数据,削弱了偶然因素对犯罪态势的影响,应引入反映犯罪态势内在变化规律的系数或模型加以修正,以灰色理论预测加经验修正项最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罪犯,依照从重从快的刑事司法政策,被贴上严打的标签,异化为专政的对象,在司法实践中采取打击与预防相结合的刑罚方法,在定罪上严格奉行罪刑法定主义,在量刑上倾向于重刑主义及高压态势,在程序上追求打击的高效率,反映了报应刑主义和威慑理论,是古典刑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重视主刑而轻视附加刑,重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轻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具体为死刑、自由刑等主刑过重而没收财产、罚金等财产刑缺失,刑罚措施过多而非刑罚措施缺失。由带有严打性质的重刑主义到更加理性化的刑罚方法,需要在实用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实行更加理性化和更加有效的刑罚个别化,进而达到矫正犯罪、防卫社会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8.
聋哑人犯罪种类主要是盗窃罪,作案方式简单,共同犯罪的比例较高,大多异地作案,再犯、累犯多。就犯罪心理而言,聋哑人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和排斥心理;有"哑民族"意识,有抱团取暖心理;有获得补偿、报复社会的心理。聋哑人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认识水平较低,法制意识淡薄;较易轻信、易被教唆,是其犯罪的主要原因。社会应形成尊重、关心聋哑人的良好氛围,畅通政府与聋哑人交流的渠道,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及生活保障机制;聋哑人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是防控聋哑人犯罪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9.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动态化的防治体系。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剥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保护层;加强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形成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揭发他人犯罪立功是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准确界定对公正处理犯罪分子、分化瓦解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考察揭发立功的刑事政策价值基础上,根据刑法目的论的解释方法对揭发行为的构成特征科学地界定。揭发立功的本质是国家与犯罪分子之间就犯罪信息上的合作关系,揭发主体范围是全部犯罪分子,揭发行为不是履行法定强制义务,揭发的应当是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他人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