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杭州市瞄准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以"社会救助共同体"改革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本调研报告阐释了社会救助共同体的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杭州市的制度创新与经验做法,提出了杭州市社会救助共同体建设的实现路径,进一步回答了社会救助工作中"救助谁、谁去救、怎么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救助是事关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直接影响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吉林省长春市民政局通过深入基层乡镇(街道)及村(居)调研,分析当前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破解难题提出思路和建议,确保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兜住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原则、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和谐大连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了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以及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救助事业关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社会救助治理水平,不仅需要完善救助制度体系,更需要转变救助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整合九大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对转变救助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救助治理能力作出规定: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民政局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流程重塑再造,同步推进"智慧民政综合支撑平台"建设,形成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信息数据联通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审核由一个月压减至24小时内,确保社会救助评估认定、救助金发放等环节无缝衔接,全年核对信息人次突破百万。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网络化治理理论对安徽省无为市的社会救助发展进行分析。通过描述安徽省无为市社会救助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社会救助存在救助标准低、社会救助内容结构不合理、多元主体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提出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加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息平台建设、改善社会救助内容结构、提高被救助者自身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靠贯彻执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核心宗旨。民政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国城镇化进程、落实新型城镇化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救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既是社会政策的核心追求,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构筑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困难群众同样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实现"有人抓、有钱帮、有部门管、有制度规范、有体系保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支撑,其不仅影响社会救助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更关系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温暖救助目标的实现.以赋权理论为指导,在"模式构建-行动路径-优化逻辑"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可以从"服务-价值-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建设-发展-整合"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需要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健全专项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海南省民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年"和"科学管理年"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全省14个市县建立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乡镇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建设,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救助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绩效评估和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仍然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在世界日益追求包容性发展的今天,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发展的内容重点、优先次序和路径方式等,不仅关系到国民未来的社会福利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投入的大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据此,本刊特约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高传胜,撰写《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可以再做些什么》一文,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政协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工作,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的步伐。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影响一是人民政协关注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由过去单纯地关注经济建设,向关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变化;向民生领域中的短板问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等方面变化;向社会改革、公民权利、国家治理、社会安全、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变化。二是政协委员构成或面向对象发生变化。从来源看,"网红"、"大咖"、"蜗居一族"、"自媒体工作者"等"自  相似文献   

16.
正从现代社会救助发展历史来看,各国社会救助通常都是从基本生活救助单项出发,逐渐发展出多种救助专项,从而在社会救助体系基础上,通过法制化促进体系定型发展。体系化的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社会救助体系发展不仅要回应救助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救助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还要回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常会体现不同的发展理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四十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建立和健全了"8+1"的体系架构,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中国梦为全民愿景,在社会建设领域提出以公平正义和民生幸福为总体追求的全面改革规划。党中央通过正确处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来构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制,以法治化和综合治理来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机制,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打造社会事业发展体系。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和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笔者认为,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彰显民政担当。着眼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新时代大救助体系建设部署,全面推进"1+8+X"大救助体系建设。目前,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初步建立了由政府各救助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构建了由5个层次4大类型组成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救助对象上分为特困、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