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要珍惜和用好既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更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的上海书展于8月中旬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再度引发了人们关于阅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肖淇 《今日上海》2013,(7):16-18
不久前,随着白玉兰奖、金爵奖奖项的一一揭晓,为期两周的第十九届上海电视节和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短短14天,是光影的派对、影迷的饕餮,更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名片,也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缩影。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1,(11):6-8
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和“双中心”定位,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将在未来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力争使这个产业的增加值增幅快于服务业平均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相似文献   

5.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这一价值取向语义凝练、表述明了、贴近现实、易传易诵,既符合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长远发展要求,也符合全体市民的现实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6.
曹琪 《今日上海》2012,(6):52-53
“更富原创性、更具艺术性、更有国际性、更加多样性、更多参与性”,一直以来都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所秉持的不二目标。为此,在传承和弘扬经典、推动和扶持原创、发现和培养人才、注重和推广交流、引导和鼓励参与等方面,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上海之春”作出了诸多努力,使每一届音乐节都呈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特点与亮点,营造出具有国际文化大都市魅力的上海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中外专家更加关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记者就“用战略眼光看21世纪上海的发展”这一专题,与熊玠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8.
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或者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 ,反正“国际大都市”这个词儿 ,在当今的中国很是时髦起来。建设这种“国际大都市”,一些地方也特别卖力气 ,下本钱。据新闻媒体公布的一个资料显示 ,上海为了建成“国际大都市” ,10年来已经投入了7150亿元!至于北京 ,恐怕就更大了。据说 ,有的地方为了达到“国际大都市” ,县城的街道两旁都要盖城楼墙!建设“国际大都市” ,并没有错。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都有一些“国际大都市”。当然 ,这还是非绝对标准或者相对标准意义上的跟着感觉走的认识。但是 ,如果一些…  相似文献   

9.
《上海支部生活》2012,(6):14-14
俞正声同志5月18日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所作的题为《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报告,从“过去五年的工作”、“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是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市人大财经委围绕这“二十字方针”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认为董——  相似文献   

11.
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美尔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即根据我们内在生活的反应来体验和解释这个世界。然后从齐美尔两部重要的著作《货币哲学》和《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截取描绘“货币”和“大都市生活”的片段,来展示他在这些生活碎片中对现代性的研究。以揭示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奴役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越来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人类逐渐被自己创造的文化所控制。然后探讨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现代性危机的不同反应:“顺应”和“逃避”。最后,对齐美尔的社会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上海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目标,必须建立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这一体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上海市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07,(10):18-19
“世博进社区活动已于世博会倒计时1000天之日正式启动.社区文化的加盟极大地增加了世博会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鸟瞰上海的文化全局,这个金字塔的底盘是如此巨大,竟更加凸显出塔尖上的专业文艺团体的稀少。”这段文字见诸2007年8月24日《文汇报》,作者就是记者此次采访的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教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孙教授高度关注社区文化的发展,为上海早日建成文化大都市,他更是身体力行且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本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上海这艘巨轮正全力转向新航程,前方的目标日渐清晰。 “九五”强调计划向市场转变,“十五”强调提高综合实力,“十一五”强调提升国际竞争力,进入“十二五”,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要强调的关键词是“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08,(9):11-11
上海文化大都市的亮丽名片,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08上海书展,今年8月13日在世贸商城开幕。本届书展为读者准备了10万余种图书,其中新书6万余种。北京、安徽、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广西、吉林、辽宁、湖南等地406家全国重点、知名出版社,以及上海的40家出版社踊跃参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已时间过半,“十二五”规划紧随其后,将系统地规划落实世博会所展示、所倡导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对要建成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来说,“后世博”建设的号角已吹响。  相似文献   

17.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1):65-66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呼声响彻神州,堪称当代的经典话语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浦东开发以来的第一笔外资、上海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形象快速提升。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和排头兵,是希望之所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并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国际化都市也屈指…  相似文献   

18.
上海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必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上更趋完善合理,真正实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上海正按照“四个着力”、“四个率先”的要求,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被称为“上海西大堂”的普陀区,也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世博会结束,面临着转型发展巨大挑战的上海,该如何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把营造“国际美好都市”作为目标,结合上海城市的优势和特点,卓有成效地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近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一份“建设国际美好都市”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