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的只是吸收其"术",不顾其"道"。在湘军幕府时,某天,李鸿章谎称头疼,不愿参加曾国藩主持的早会,曾国藩几次派人去叫,说是"人不到齐不开饭"。李鸿章只好匆匆前往。曾国藩板着脸没说话,待李鸿章吃完饭,丢下一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  相似文献   

2.
欧凯 《传承》2011,(17):66-67
外交是李鸿章洋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外交思想也是其国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李鸿章近代外交思想反映出他的近代国防思想,特别是其"和戎"外交及"以夷制夷"的思想更是其近代国防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晚清重臣李鸿章说了一段超前了100年的话:"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而且,李鸿章还创出"招商引资"这个词汇。众所周知,李鸿章会做官,还能稳坐官位。实际上他的为官成功之道非常简单,就是拼命地干,拼命地提新建议。李鸿章的奏折,没有搬弄是非的参奏,也没有空洞  相似文献   

4.
在李鸿章得势之时,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鸿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据宋路霞所著的《李鸿章家族》记载,李家真正发财的是老四李蕴章和老五李凤章。  相似文献   

5.
1942年,德国为了防止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和比利时海岸登陆,在这一带海岸调兵遣将,准备修筑所谓“大西洋墙”防御工事,以阻挡盟军的行动。 5月7日清晨,在德国占领区的法国鲁昂,一位身穿旧工作服的法国中年男子,手提一个装油漆的小铁桶,站在市政厅门前的一块广告牌前,仔细地阅读着广告。广告上写着:德军工程部队司令部需要一个裱糊匠帮助他们装修两间办公室。看到这儿,他眼睛一亮,暗暗自喜。 原来,这位油漆匠名叫勒纳·迪雪。平时,他总是喜欢唠叨,好像家里有几个法郎的秘密,也不会留在肚子里。人们都认为,迪雪是个十足…  相似文献   

6.
天津有一座"李文忠公天津专祠",1905年由袁世凯奉旨建造,它坐落在河北区金钢桥西子牙河畔(旧称"河北窑洼"),那是一个时代的背影。李鸿章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在天津。《清史稿》评论说:李鸿章"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他将在上海、南京等地积累的丰富洋务经验移植到北方,把天津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实验场,成为近代化运动的引擎,对"近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对时局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虽然如此,仍要客观地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味指责其“卖国”。  相似文献   

8.
敢在恩师面前据理乃争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以年家子的身份一早就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制举文,彼此谊同师徒。22岁中举人,25岁殿试二甲第三十九名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李鸿章的仕途一开始就平坦如砥。他曾说:“吾愿得玻璃大厅事七间,明窗四启,治事其中。”这种待遇唯封疆大吏才有,李鸿章立此宏愿,起初被人视为“大言欺世”,他一笑置之。有志者事竟成,被人低估反增趣味。  相似文献   

9.
陈明爱 《传承》2008,(16):88-89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北京市东城区文物文化局在1991年编著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一书中记载,"李鸿章祠堂遗址位于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该祠为其生前寓所,李鸿章故去时,即在此办理丧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在京病逝。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12.
正言恭达说,我的中国梦是期待着全民能在当下文化春天的"书法热"中赢得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传承;让慈善文化成为全民的生活理念—在爱中行走!作家苏叔阳说,言恭达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不把书法当作古人之书的抄书匠,所以,他常写他的诗作。这是他的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时代之作,"为人生而艺术"的生动体现。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他5岁随父习  相似文献   

13.
王铭槐年轻时先在上海老顺记五金行学徒,后进天津德商泰来洋行为李鸿章采办军火。1896年凭李鸿章的关系出任天津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发起组织天津宁波帮。"套用库银"、"欧战爆发"、"空透支",使王氏家族三代买办三起三落。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之死     
开始正文之前,不妨回忆一下马克西姆高尔基印象里的中国。他在卷帙浩繁、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里描写了一个细节:李鸿章到俄国后,在彼得堡参观博览会,这位洋务派大臣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呸"的一声,将一口痰吐在前呼后拥的保镖脚下,令俄国人面面相觑。这是他小说中与中国相关的一个场景(现在看来这个细节耐人寻味,我们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举止,早就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7,(4)
<正>"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是毛泽东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字孝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影响深远,在近代实业、教育、军率、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张之洞一生的非凡生涯中,之所以能够赢得迅捷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史家的赞誉,不仅与他政绩卓著、倡导新学、兴办洋务有关,更因  相似文献   

16.
任丽伟 《前沿》2010,(4):132-135
张树声作为晚清淮系集团中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一代重臣。纵观其一生,发迹淮军,官至两广总督,还一度署理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末政治舞台上,曾演绎了与众不同的辉煌片段,在处理晚清政局内政外交的事务中,逐渐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显现了他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从而脱离了李鸿章的衣钵,自成一派,自立一说,与李鸿章的内政外交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不足问题愈发凸显,实践证明,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来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状态以及工作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匠心的培育可以激发人才成长的原动力,匠品的培树会带来职业行为的新高度,匠艺的提升令人才更有能量。  相似文献   

18.
日前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血色黄昏——洋务大臣李鸿章》专题节目,里面讲李鸿章1896年去美国访问时,所带厨师给他做的“杂烩”风靡美国云云。根据笔者在纽约开中餐馆的经历,想来其中有些趣味无穷的话题,可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量级的复杂人物。他不是一般的重臣,而是一个超级重臣。他靠绞杀太平军和捻军起家,是一个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他创办过一大批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新式企业,是第一流的洋务人才。他代表清政府签订过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应承担重大责任,是一个误国者。  相似文献   

20.
同情维新,但首先自保,这是李鸿章在戊戌风云中的立场。在这种尖锐的宫廷政治斗争中,能自保但又不失基本原则,凸显出他圆熟老练的政治手腕和生存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