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葵 《岭南学刊》2008,(2):107-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当前政府决策中的民意表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通过搭建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民意反映回应机制等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2.
皮小卉 《前沿》2013,(22):108-110
网络民意表达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拓宽了信息收集的渠道,有助于政府更为全面地了解民意,更加有效地开展社会管理活动.然而,由于网络民意具有隐匿性、虚拟性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区分真正的民意对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中基于网络民意表达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重点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途径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等三个方面探索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以期对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网络民意表达作用的发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网民留言督办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为民解忧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顺应网络问政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同人民群众网络联系的新纽带、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剌啸媛 《传承》2012,(12):94-95
网络民意成为新时期大众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而"微博"作为网络应用中的佼佼者,由于其发布信息门槛低、简单易操作和即时性的特点备受广大网民关注。"微博问政"更是成为时下流行的表达民意的直接平台,自媒体时代的行政官员和广大网民的伦理道德问题逐步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意影响政治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并改变着传统政治生态。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民意,如何吸纳、整合网络民意无疑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胡国强 《公民导刊》2007,(11):35-37
当前。网络给民意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不同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交流、冲撞和激荡。并改变着传统政治生态。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民意。如何吸纳、整合网络民意无疑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07,(8):30-30
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新的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网民已成为重要的意见群体,中国网民总数2006年底达1.37亿,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已成为网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公共平台。网络民意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复杂性。对这些特性不能简单地颂扬或贬低,而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甄别。政府不能仅仅被动地适应民意,而是有责任规范和引导民意。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09,(2):43-43
胡国强、林龙在《学习时报》2008年12月15日第466期撰文认为,“对话网民”是对畅通民意的沟通渠道进行的有效实践。作为民意机关,人大的各项工作必须处处体现“民意”,对于网络这个民意集中地,自然不能忽视,并且应该在网络对话中和网络互动中做出表率。虽然现有各地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加强网络对话和互动沟通上,开始了不少的探索,但许多工作还仅停留在形式上,鲜有实质性突破。因此,如何进一步激活人大与网民的对话机制,如何回应网民的声音,如何使沟通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民间起始,政府现在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都是网络反腐兴盛的原因所在.受网络自身的不可靠性、网民知情权的不充分性、政府信息输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局限,政府要通过观念的转变、网站的建设、法制的完善、信息的公开、舆论的引导和反应的积极等方式,为网络反腐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的蓬勃发展,让人们不禁反思传统的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为什么会有沸腾的网络民意,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何在,如何让民意真正表达出来,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周静 《人民论坛》2014,(3):37-39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了“群体极化”、“民主哄客”和意见领袖被吹捧、“网络水军”泛滥和“人肉搜索”等现象.文章在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非理性表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畅通和拓宽网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网络立法、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措施加以规制,使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化推动了网络民意的表达主体、方式、工具、指向、依据等分化,而分化趋势使得网络民意识别、响应、引导、评价更加困难。因此,政府等主体需避免网络民意走向恶性分化并建立针对网络民意的多元性、复合化、分层次的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3.
周静 《人民论坛》2014,(8):37-39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了"群体极化"、"民主哄客"和意见领袖被吹捧、"网络水军"泛滥和"人肉搜索"等现象。文章在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非理性表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畅通和拓宽网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网络立法、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措施加以规制,使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不仅有助于民意的表达,并且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最近几年,网络民意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面对网络时代的网络民意,政府关键是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关注网络,利用网络。对此,政府要建设好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主动做到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
任会明 《前沿》2011,(20):46-48
互联网的普及、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尚未健全的反腐机制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这些因素极大地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现实中我们对网络的可操纵性、非理性以及民意背离性等弊端应予以审慎、理性的审视,以规制网络监督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抢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的制高点,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袁刚 《人民论坛》2010,(4):30-31
网络民意是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其存在有利于促进善政善治,使公共管理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民认同。政府应以更为开放和睿智的姿态,善待网民,吸纳民意。当然,网络民意也须自律,不仅要监督别人,也要规范自己,从而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专题报道之一 网络诉求渐成民主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接受中国政府网与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民在线交流,这是他连续两年在两会之前与网民交流。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担心.不适应,到接受。主动参与,各级政府对网络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这一民主形式?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网络民意?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参与对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和网络治理的双刃剑效应——既对公共管理构成挑战,也对政府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梳理了政府初期应对网络参与所采取的一系列管制与监控手段及其正负面效应;探讨了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策略的调整和转变,认为政府通过建立网络政民沟通平台、公开征集网络民意、建立网络舆情迅速应对机制等对网络参与积极回应和合理引导的策略促进了政民良性互动;最后总结了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由"堵"到"疏"的行动变迁所体现的政策学习过程及其重大涵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应对涉警舆情成为公安工作的一个全新挑战。表面上看,涉警舆情负面新闻较多,给公安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但究其实质,反映的是信息时代民意表达的媒介化趋向。民意表达的媒介化形态源自社会、媒介、公安工作等多方面因素,辩证认识媒介化民意表达的作用,开堑通渠积极导入民意,将对民意的整合吸纳、分析研判、积极回应纳入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是从源头引导舆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