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澍 《人大研究》2004,(5):43-43
20 0 3年12月2 2日,沈阳市原人大代表刘涌因犯领导黑社会组织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九种罪行被依法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反响之一:刘涌是个什么人?刘涌于1997年12月6日当选为沈阳市人大代表,而早在1992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押,1994年被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29日上午10时,曾经名噪一时的“黑老大“刘涌的涉案财产--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街路的嘉阳大厦及其附属土地被依法拍卖.……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1,(20)
刘涌犯罪集团在沈阳打、砸、杀、砍,无恶不作,长达10年之久,受害者众多,但大都被该集团用各种手段"摆平"了。被害者家属慑于刘涌集团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不可一世的刘涌经常在各种场合十分得意地说:"沈阳的黑白两道,没有我摆不平的事。"在沈阳采访,办刘涌集团案件的孟辉  相似文献   

4.
臭名昭著的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已经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这无疑是2003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刘涌改判案已经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据法制日报网站和中国普法网9月3日报道,“据可靠消息,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辽宁刘涌一案,已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对此案的审查。”近年来,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刘涌改判死缓案再次让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升级,人们正在对处于舆论哗然和民怨沸腾背景之下的…  相似文献   

5.
刘涌改判案折射司法与传媒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名昭著的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改判死缓案已经令舆论哗然乃至激起公愤 ,这无疑是今年继孙志刚收容被伤害致死案之后 ,媒体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又一起重大案件 ,刘涌改判案已经成为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据法制日报网站和中国普法网9月3日报道 :“据可靠消息 ,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的辽宁刘涌一案 ,已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目前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对此案的审查。”近年来 ,从刘晓庆案到孙志刚案 ,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 ,刘涌改判死缓案再次让司法与传媒的冲突升级 ,人们正在对处于舆论哗然和民怨沸腾背…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20)
1999年5月14日上午,刘涌那清瘦的身影出现在中街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用10年,在刘涌枪击公安派出所副所长刘宝贵仅6年半后,他已成为沈城巨商。4个月后,他就任嘉阳集团董事长。嘉阳集团有20多个下属企业,资产数亿元,3000多名员工。今天的刘涌,头上罩着一层又一层耀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1,(20)
2001年8月28日,刘涌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案在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沈阳警方一举摧毁以刘涌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不仅彻底清算了这个集团大量令人发指的罪行,也使其与沈阳"一府两院"贪官污吏"黑红勾结"、狼狈为奸的丑行暴露在阳光之下。  相似文献   

8.
盛大林 《中州统战》2003,(11):22-23
沈阳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头目刘涌一审被判死刑、终审改判死缓一事,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众多的质疑声中,由刘涌的辩护律师田文昌召集、14位著名法学专家参加的“专家论证会”是一个颇受非议的焦点。笔者觉得,田文昌召集的这个“专家论证会”以及会上形成的“意见书”大有问题。那么,“专家论证会”应该怎么开呢?结合刘涌案“专家论证会”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或者要注意以下几点:—、“专家论证会”应该由“局外人”召集,或者由当事几方共同组织,忌由一方当事人主持。因为如果由一方召集,论证会的倾向性就在所难免。刘涌案“专家论证…  相似文献   

9.
《黑流》是根据风光一时称霸一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集团头目———刘涌的浮沉历史编写而成的纪实文学。通过对真实人物及事件的整理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为典型,更有代表性,更具教育警示作用。在对事件的处理上着重表现刘涌明为人大代表“行侠仗义”,暗是黑恶势力老大巧取豪夺的两面性格。展示了刘涌从惹是生非的胡同串子,到卖货练摊的市井小贩,再到步入上流社会、结交政客权贵、聚敛钱财、称霸一方的商业霸主的特殊经历。刘涌为提高自己在黑帮社会中的威望,扩大势力范围,他不择手段,乱伤无辜。同时他又“仗义疏财”,广结人缘,不…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20)
在沈阳有26家下属企业、资产达数亿元、员工近3000人的嘉阳集团董事长刘涌,8年前是个身负重案亡命他乡,被警方缉拿的逃犯。事情要从1992年10月6日那个夜晚说起。那天晚上9点左右,和平区公安分局园路派出所副所长刘宝贵和分局刑警队副队长孙明走进位于辽宁宾馆西侧的露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刘涌改判案一波三折,一审判处死刑,二审判处死缓。中间又有法学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法院审理中又适用不多见的“刑讯逼供排除证据规定”。最后以最高法院特别提审,于去年10月22日上午终于一锤定音,核准死刑,新闻价值即告终结。这个案子的复杂程度让人们眼花缭乱。社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年末,中国人最关注两人的生死。一个是萨达姆,一个是刘涌。在潜意识中,萨达姆如果在那种场合下不选择自杀就成不了所谓的“英雄”:在公愤中,刘涌不死,正义就得不到伸张。  相似文献   

13.
三是灵活运用党的基本刑事政策,深挖犯罪,扩大战果。在整个摧毁刘涌犯罪集团的过程中,沈阳市公安局一方面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不使其抓住任何口实;另一方面,更注意运用强大的政策攻心战术和强有力的证据,攻破其主要成员的心理防线。刘涌及其犯罪集团主要成员归案后,办案人员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对抗、侥幸、畏惧、绝望等犯罪心理,及时调整战术,讲求案审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放弃了对“保护伞”的幻想和“哥们儿义气”的信条,交代了犯罪事实。刘涌刚归案时,也曾一度抗拒交代,但在公安机关强大的政策攻心和适时举证面前,他也不得不交…  相似文献   

14.
奕稔 《公民导刊》2004,(1):42-44
2003年的岁末,最高法院法官的法锤落下,刘涌已为他的累累罪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知道曾经在《沈阳刘涌涉黑案专家论证意见书》上“签字画押”的专家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正是因为他们在“意见书”中断言:“本案的证据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才使轰动全国的“刘涌特大黑恶案”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戏剧性效果,也才有最高法院这次破天荒的提审和判决。专家们的立场是不是“超脱和中立”的?《意见书》会不会千预司法独立?作为辩护律师为当事人召开“专家论证会”是否有错?“专家论证”本身是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果问,近年来中国最引人关注的案件有哪些,沈阳刘涌黑社会案无疑应该算一个。且不说他是如何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在短短的几年间,“资产”暴增至数亿,创造了中外财富积累史上的神话,就说此人被审判的过程,也有点特别。从被铁岭市中级法院判处死刑,到辽宁省高级法院改判死缓,引起媒体和民间舆论大哗,最后,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才了结此案。2003年12月22日,最高法院在锦州法院宣判,撤消辽宁省高级法院的判决,维持一审法院的死刑判决。 刘涌恶贯满盈,死刑是罪有应得。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写得明明白白,广大善良百姓  相似文献   

16.
彭真同志与首都公安工作刘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工作的彭真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和彭真同志相识在延安,从1948年底进驻北平到“文化大革命”前我一直在彭真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他的...  相似文献   

17.
在2003年的年终岁末,亿万民众的眼光聚焦在两起大案的审理,即对耗时几年又一波三折的沈阳黑社会头目刘涌案的改判,和“2003年10月16日”的哈尔滨宝马车交通肇事案的判二缓三。国内民众的舆论似潮水汹涌,激越澎湃。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传达着中国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司法公正的呼唤和期待不断加强的心声。为此,我们特邀中共中央党校赵杰博士和黑龙江大学曲文勇副教授为本刊撰稿,对由此折射出的问题进行解读。——编者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20)
9月8日上午,记者漫步在沈阳市最靓丽的中街和太原街。尽管沈城的下岗人数为中国之最,但这两条街仍显示出"老工业基地"昔日的辉煌,只是记者想到刘涌犯罪集团曾在这两条街上为非做歹10余年,丧失人伦地干尽坏事,心情便沉重、压  相似文献   

19.
刘涌自1995年以来,先后纠集宋健飞、吴静明、董铁岩、李志国、程健、张建奇、刘凯峰等人,在朱赤、刘军、孟祥龙、房霆(均系警察)的参与及纵容下,逐步形成以其为首,以其建立的企业为依托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认定,具体事实如下:刘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活动27起;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之前,实施违法活动4起,共实施违法活动31起。其中,直接参与或者指使、授意他人故意伤害13起,致1人死亡、5人重伤并造成4人严重残疾、8人轻伤;指使他人故意毁坏财物4起,毁坏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33090元;非法经营1起,经营额人民币7…  相似文献   

20.
剖析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轨迹及其原因,发现有一个新的特点———团伙性,即不仅商品交易的原则,而且江湖义气的陋习都侵蚀了党的肌体和党内生活;腐败分子与不法商人、黑恶势力等同流合污,里应外合,巧取豪夺,祸国殃民,从而产生了团伙性的窝案串案,其性质、情节及后果令人触目惊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例如,震惊全国的“慕马大案”主犯慕绥新(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以我划线,任人唯亲,被圈子里的人称为“大哥”。他那帮人的口头禅就是“有事找大哥”。另一名主犯马向东(沈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与刘涌(沈阳市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