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法治精神"和"树立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前提。在关于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理解上,存在着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自身内容的泛化(或者扩大化)问题,它模糊了人们对法治的认识;存在着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相互混淆的问题,它影响了法治精神的有效弘扬和法治意识的有效树立。因此,要适度区别"法治精神"与"法治意识",要精准提炼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核心意蕴,为科学确立"弘扬法治精神"和"树立法治意识"奠定思想基础。法治精神是法治自身的客观精髓和神韵,法治精神的核心意蕴包括法律主治精神、人民主治精神和平等之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的关键在于执法者阶层对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法治的主观意象与认识,法治意识的核心意蕴包括法治自律意识、法治信仰意识和法治敬畏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在于全体公民法治意识核心意蕴的树立。  相似文献   

2.
"治道"指将国家治理好而必须遵循的规律和道理,又被称为"善治之道"。治道的具体内容并无一定之规,时代不同,形势不同,治道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无论治道的具体内容为何,法治都是善治必然必须之道。法治营造善治不可或缺的秩序,法治包容不同内容的治道,并支撑各种类型治道的实施。法治支撑强政府之道,既能约束政府权力,也能强化国家权力;法治支撑现代化强国之道,希望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必然回避不了法制的现代化;法治支撑改革之道,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无不以厉行法治为支撑。当今中国的改革更需要用法治凝聚改革的共识,用法治支撑改革的深化。法治并非万能,但有了法治,善治才有可能,法治与善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弘扬法治精神,在于每一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也是法治精神的最终要义所在。有法必依,法之必行,建立法治政府是关键。如此,全社会就会像呼吸洁净的空气一样去拥抱法律、敬畏法律。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三位国家领导人都着重强调了"法治"二字。习近平说,"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李克强说,"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张德江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  相似文献   

4.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对本案而言,我认为,水库无任何责任,其理由如下. 一是当事人敬畏之心缺失.水库管理者为群众的安全考虑而设置安全警示牌,而当事人却对警示牌视若无睹、置若罔闻,这是对大自然不敬畏,对规则不敬畏的表现,也是诱发事故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治道"指将国家治理好而必须遵循的规律和道理,又被称为"善治之道"。治道的具体内容并无一定之规,时代不同,形势不同,治道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但无论治道的具体内容为何,法治都是善治必然必须之道。法治营造善治不可或缺的秩序,法治包容不同内容的治道,并支撑各种类型治道的实施,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无不以厉行法治为支撑。当今中国的改革更需要用法治凝聚改革的共识,用法治支撑改革的深化。法治并非万能,但有了法治,善治才有可能,法治与善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实话真说     
《创造》2015,(6)
<正>"官员"和"商人"如何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如何做到"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底线",尽力遏制"隐秘、混沌、混乱"的"合谋关系",尽力营造"透明、规范、法治"的"合作关系",将不仅是"官商"个人幸福之幸,也是国家民族发展之幸。相关部门在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为农作物残余的循环利用多想出路。毕竟,环境整治工作不仅依靠制度保障,还需要有智慧的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5,(Z1):4-5
"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2月2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收费法》2005年就已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但至今仍迟迟没有出台.但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则治理行政收费之乱势在必行,因此《行政收费法》的制定也是必然的.要制定《行政收费法》,则必先厘清行政收费的性质究竟是"有偿"还是"无偿”,因为定性的不同,会导致制度设计巨大的差异.而现行行政收费制度对行政收费...  相似文献   

12.
一位省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为民办事要有歉疚之情。对"歉疚"之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辞海》则解释为"心觉不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法治民政建设可圈可点的一年。2015年,各级民政干部职工争做知纪懂法的"明白人"、办依法行政的"规矩事"之新风正气劲吹三秦大地。2015年,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各项民政业务中,成为陕西民政工作中高频率使用的热词。2015年,"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创新发展立法",法无授权不  相似文献   

14.
方明 《群众》2014,(11):18-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而法治体系是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地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前者重点在于建立法律规则,后者则强调实现规则之治。实践表明,法治是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实现治理价值目标的最佳途径。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没有国  相似文献   

15.
月报     
《小康》2008,(10)
声音"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威到后悔"  相似文献   

16.
<正>"严以律己"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习总书记的话阐明了严以律己的深刻内涵。心存敬畏是前提,要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慎独慎微是方法,要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是内容,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党纪国法高于一切,是律己核心;勤政清廉是结果,要既干净又干事,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住建部门贯彻落实的角度讲,"严以律己"最重  相似文献   

17.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18):58-59
敬畏,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底线。正是因为有了敬畏,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当前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安,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人没有敬畏之心,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人才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可以说,"敬畏之心"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是民主、自由的前提,是拯救社会溃败的良药。让"敬畏"成为社会的一种准则,整个社  相似文献   

18.
1978-2014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两会、国庆和涉法社论共238篇,考察其数量变化和分析其关键词频次,会发现《人民日报》社论数量存在"断崖"现象,而涉法社论数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四个"波峰"。与四个"波峰"相对应的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也有明显的四个阶段,即法治建设之"变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个阶段。而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法律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法律本身被重新认识,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理念,并进一步融入本土法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患鼠乞猫     
安清 《中国减灾》2011,(5X):59-59
<正>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20.
蔡建军 《楚天主人》2013,(12):49-49
<正>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及群臣:"天下何人快活?"回答中有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不一而足。有个叫万纲的大臣回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敬畏法纪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事的必须,是党性的体现。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在法治社会,法纪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利剑,触碰不得。如果缺乏对法纪的敬畏感,就会轻视法纪,心存侥幸,放纵自我,最终受到惩罚。对法纪心存敬畏,就会多一些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