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隐性采访及其法律应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前沿》2005,(1):128-129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媒介施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 ,其特具的魅力使其得到越来越多记者、媒体和受众的青睐。论文尝试从法律角度对隐性采访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记者与卓永发曾有一面之缘,但茫茫人海中要锁定一个采访对象,绝非如此草率。真正的采访动因,缘于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一位人士随口说的一句话:如果说“生态家园”建设是一种看得见的手段,那么卓永发的“齐家治理”则是一种摸得着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翔昌  徐向良 《创造》2009,(4):52-53
一位到云南采访“躲猫猫舆论事件”的中央媒体记者在他的采访手记中写道:“2月27日下午,‘躲猫猫’真相公布后,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婉谢记者采访,但他发来短信称,今日阳光依然跟往常一样,云南的天空永远是最蔚蓝最清澈的。”  相似文献   

4.
“服务好民企,服务好企业家。”这是浦东新区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以下简称“浦东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人俊面对记者采访时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数年来,浦东企联党支部通过各种手段,围绕“服务”两字做文章,将一大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凝聚在自己的周围。  相似文献   

5.
交流集锦     
8月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媒体记者结束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采访活动,为期7天的“七彩云南,台湾中南部媒体记者文山行”联合采访顺利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6.
刘隽 《台声》2011,(6):74-74
5月18-24日,“聚焦中原经济区——河南行”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河南。在7天的采访中,两岸记者先后对郑州、商丘、周口、漯河、焦作等地进行采访。通过实地采访,两岸记者们亲身感受到河南处处皆是历史,发展翻天覆地。正如台湾《工商时报》记者吴瑞达所言,河南的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震撼,真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7.
孙晓彦 《青年论坛》2002,(6):102-103
新闻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同许多实践工作一样 ,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 ,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宏观论述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采访过程的具体环节 ,从而阐述“采访是一门艺术”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8.
打假医生陈晓兰屡遭报复矢志不改、歌手丛飞生前身后爱洒人间、“最美”女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抢救溺水女孩……翻开2006年的“英雄谱”,一位位跃然眼前的人物。或刚强、或柔美。一次次拨动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随之兴起的隐性采访也被大学生所熟知并认可。隐性采访已成为揭露社会黑幕的有效手段。但大部分学生对隐性采访抱谨慎态度,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个人权益意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张琦 《当代思潮》2012,(10):90-95
由于和李晓军先生是朋友,我的采访顺序排在了第二位。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碰到采访画家需要排队的,李晓军先生现在的“火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采访,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听不到声音的孩子,其中有的采访得借助于老师或家长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李力 《当代广西》2009,(5):10-11
“这是一次独特的采访,也是一次收获巨大的采访——全程都是用“现炒现卖”的容县白话采访,采访对象全部是在广东殊三角创业的容县杨村镇一群大老爷儿们,一行6天,感觉是回到了容县采访,而不是身处商业高度发达竞争无比激烈的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前沿》2007,(9):176-178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电视新闻中借助隐性采访进行舆论监督的成功报道不胜枚举,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对隐性采访层出不穷的质疑和争议。本文正是通过寻找电视新闻媒体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契合点,从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和有限性等方面出发,阐述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13,(10):98-100
采访廖佳琳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从知道她“台湾制服女王”的名号到两人坐下来面对面的采访,中间不过2个小时。毕竞“女王”二字过于霸气,总觉得让人难以接近。但采访之中,却发现她爽朗的外表下,藏匿着一颗温润的心。  相似文献   

15.
高晓燕,记者,平时采访别人时都是意气风发,第一次接受采访,没想到她略显有些不“从容”。“同城媒体中,去年那一届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是第一个签订集体合同的。当时自己也作为代表参与了合同的讨论与修改.非常欣慰。”  相似文献   

16.
吴亚明 《台声》2011,(12):70-71
从踏进人民日报社的那一刻起,就跟全国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每一次的采访,当作是一次学习;把每一次的采访,当作是了解全国台联的一个过程。岁月不居,光阴流转。一转眼,全国台联迎来了“而立之年”。回首前尘,展望未来,我愿意给全国台联致以无上的祝福。  相似文献   

17.
王亮 《两岸关系》2013,(9):25-27
7月24日至8月4日,两岸新闻交流“老字号”活动——第十三届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举行。  相似文献   

18.
在基层采访,问浙江的乡镇干部:2013年最难的工作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三改一拆”。  相似文献   

19.
张宸 《台声》2001,(5):4-5
3月 30日,《台声》杂志社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专家顾问座谈会,席间,首批赴台驻点采访归来的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介绍了在台湾驻点采访一个月的感受。   范丽青说,作为大陆第一批赴台驻点记者,我们 2月 8日到台湾, 3月 11日离开,在台湾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台湾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台湾社会焦点等进行了报道。我们采访了台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财政部”、“经济部”等部门的记者会,也接触了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主要党派,参加了他们的记者会。虽然台湾当局规定大陆记者驻点采访只…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7日.记者有幸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上海)集中采访活动。跟随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继续跟踪检查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水环境治理情况。令记者欣喜的是,代表视察及记者采访的八条昔日臭河浜,今天都成了水景公园,“问题河浜”成了“水景长廊”。杨浦、闸北漕陀、长宁、徐汇五个区八条河浜旁的市民无不笑颜称道,称赞人大、政府为市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