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润 《青年论坛》2014,(2):65-68
研究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之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为研究青年的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青年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青年学学科视阁下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关键在于要从一般意义上青年的本质属性背后探究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即“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实践属性是中间环节,而社会属性是前两个属性的制约条件.青年的三个特殊本质属性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安全",在物质、生命、社会等五个层次中,对于物质是一种动态平衡、对生命是一种生存需要、对社会是一种生态平衡。治安与警察是人类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保障。将"安全"放在自然体系与人类社会中逐层理解,有助于廓清社会安全与警察起源说中的迷雾,从而找到警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3.
成业兴  彭秋香 《传承》2009,(4):114-115
文化管理的实现不是抹杀人的自然本性,而是实现一种理想人性——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质相互谐和统一。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文化管理目标要得到实现,我们就必需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出发,理解人性、尊重人性、发展人性以实现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管理的实现不是抹杀人的自然本性,而是实现一种理想人性--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质相互谐和统一.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文化管理目标要得到实现,我们就必需从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出发,理解人性、尊重人性、发展人性以实现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  相似文献   

5.
舒江华 《前沿》2011,(10):63-66
人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核心。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历史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是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从人类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本内容的角度,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人性论争,实现了对人的理解上的哲学革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学者马歇尔·伯曼把人类后现代性的"终结"图景武断地归功于马克思的肇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纯粹的谬论.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的理想主义的思想者,他的一系列经典文本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现象的深刻批判,的确开创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声:同时,马克思提出的实践生成论思想--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理想的价值选择的结果,而且需要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过程--始终充满了深刻的人学意蕴和辩证智慧:而且,马克思还解决了"历史之谜的解答"问题.即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而实现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实现人"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即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从而也预示了人类-人性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即人向自然-感性的"复归"、人向个性-自由的"复归"、人向艺术-审美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李刚 《人大研究》2007,3(12):36-38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某种人性假设为前提和基点。人性的假设有很多种,如"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以及"无限人性"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富于梦想,不满足于现状,崇拜伟人俊杰,向往成才.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人不象动物那样本能地逃避不利环境,甚至改变自己肌体素质以适应环境.人总执着地向自然挑战,改变环境,使之符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单纯追求饱暖舒适,可称之为动物性;不屈从于环境,不断向自然挑战可称之为崇高的人性.历史陶冶人类,人性的完美过程推动着历史进步.(一)人生在世特别在青年时期,谁都想做番事业,谁都想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几滴水,除了  相似文献   

9.
钱广荣 《桂海论丛》2015,(1):4-10,2
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视野,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理解和把握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成因,将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实践看成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确立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道德实践观,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专项教育和治理"的活动之中。为此,不仅必须在全社会普及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看家本领",而且还应当对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如果说,青年学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那么进而可说,青年热点研究已经成为青年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这种趋势正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肯定,但是从研究现状看,青年热点研究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情况大抵是,或以"时文"的形式对青年热点作介绍和评说,或就青年中出现的某一热点作分析和解剖,而缺乏理论研究的"气质",还算不上系统整体的学术活动.然而大量现成的经验材料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大步踏进的社会实践呼唤着理论的诞生.正是从理论需求与理论短缺、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间的反差中,笔者看到了建立"热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青年热点研究简称为"热学",特别用引号引起来,以免与自然科学中的热学相混淆.笔者认为,"热学"所以能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不仅因为它的研究领域难以为其它相同层次的学说所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与人类自身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然而,关于"文化"概念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众多学科研究、阐发的对象。但是,随着专业文化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已经基本形成了对于文化概念理解的一些共识。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自然",不仅指人身之外的自然界,也指人的自然属性。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因此,文化的实质含义  相似文献   

12.
罗素曾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理解这"特殊"二字就成为阅读和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课题。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扫除传统唯物主义的障碍,达成目的的方式便是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论者要么仍旧分割自然与历史,要么在阐释自然与历史的统一时,只取自然或历史一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可能是,既保持自然与历史两端的分别,又坚持二者在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自然—人—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逻辑起点,三者是"三位一体"的。他们基于自然、人和社会的"三维化"思维达到了对所处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界定和正确认识,提出了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两大思路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三维化"终极追求是"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内在统一,在本质上,自然主义是强调遵循规律而非自然权利或自然价值的科学主义,人道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人性发展规律的人文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共产主义则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三维化"诠释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青年运动的历史,不可不对青年运动的本体作一番考察——什么是青年运动?青年运动是青年社会群体为实现青年人的利益和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社会群体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准确地说,是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区别的青年社会群体.青年运动不是古已有之的,它随着青年社会群体的出现、成长而产生、发展,它与青年社会群体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工业化的产物.国内外许多青年学学者指出: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是共同体维系与发展的基础,探寻人与自然和解途径需置于整体性发展视阈。人类历史演进背景下,交往、技术和观念片面化、功利化的社会存在造就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命运相系意义上“生命共同体”的登场。在对自然整体性、虚幻整体性前提的批判中,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彰显为饱含实质内涵与实践行动的“实质整体性”,这既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全面把握,也源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生态智慧的自信和传承。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也为其从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辩证关系维度、“类存在”与“类环境”的人性逻辑维度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维度通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真正和解擘画了一条可行性路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A.从文化的视角认识青年、理解青年、教化青年乃至研究青年,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一个热点.有人说,这与中国前几年兴起的"文化热"有关.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即"文化热"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青年,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更主要的是青年本身确属一种文化的存在,各种青年现象既有它得以产生的文化缘由,也有它寻求发展的文化旨归.B.文化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伴生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起源与生俱来并协调发展.而"只要作为一段生命历程的'青年'一出现,就可能出现一种青年文化"(〔美〕理查德·弗拉克斯:《青年与社会变迁》中译本第53页).青年文化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方面,是社会文化主体结构中的一个次生层面,因而它的产生和后来的发展,也将遵从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青年文化发  相似文献   

18.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4)
正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却得不到正确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尚是一块处女地,从何下锄去开拓呢? 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先分别从青年学“科学群”中的各学科入手,对青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分别或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和建立青年学的理论体系。在青年学这个“科学群”中,集合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有关学科。其中,社会学与青年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当然,社会学并不能代替青年学,因为青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