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明 《当代广西》2006,(21):55-56
随着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新格局的构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逐渐成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经贸和科技往来的大通道,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是,征信体系建设仍然是目前广西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快广西征信体系建设,培育广西现代信用文化,对促进广西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一、完善的征信体系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和金融稳定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商品流转、资金融通都离不开信用。如果社会信…  相似文献   

2.
张利华  申昌元 《前沿》2011,(24):122-123,183
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增强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江西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经济基础不强、金融法治环境不理想、信用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要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法治环境、构筑全面立体的信用体系、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创建稳定协调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金融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其自身存在天然的脆弱性,金融信用风险是金融信用脆弱性的集中体现.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向纵深扩散提供了外部条件,国内的信用安全常常被国际市场冲击,造成金融信用危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与开放发展过程中,金融信用体系的脆弱主要体现在银行体系的脆弱上,亟需进一步健全企业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金融信用制度环境的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强  王忠生 《求索》2008,(7):5-7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需要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从当前的情况看,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经济基础、资金融通体系、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和体制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天芸 《岭南学刊》2007,(6):117-121
尽管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旺盛,但金融机构普遍收缩在县域的机构数量和信贷数量。商业银行收缩对县域经济的贷款是基于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的考虑,环境和风险因素制约着县域金融的发展。目前广东县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表现为:县域经济主体不活跃;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业务萎缩;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发育不全,自我调节机制失灵;中介服务体系不全,信用和制度环境需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市场不稳,导致金融生态潜在风险;地方政府行为不当,加重金融生态运行负担;司法维权不到位,执法环境不公,导致金融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6.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信用欠缺问题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之中,不仅使市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在法治社会背景之下,"信用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伦理道德的范畴,它更多反映的是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对市场主体行为约束的无力。因此,重建市场信用的关键在于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信用法律体系以及产权制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信用则是金融的命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已远远落后,特别是失信行为已成为妨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开展由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信用环境治理,对创建金融安全区和促进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作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主力军,在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南阳市农村信用社将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进行大胆探索,认真实践,为区域金融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以信用乡镇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健全配套的正向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培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全市农村信用社对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目标思路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核心在于寻求城市圈经济与金融支持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实践路径,应该包括培育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业和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分层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提供信贷、结算、智力支持和财富管理服务;打造城市圈金融中心,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6,22(1):70-72
广西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广西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广西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文章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特别是对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阐述,试图在融资的决策上找出科学的依据,为广西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寻求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2.
覃达 《桂海论丛》2007,23(5):16-19
进入新世纪,广西经济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文章利用广西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财源建设的影响,以便广西在下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能更准确地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使广西财政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3.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4):52-57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也呈现周期性的减缓趋势。面对新形势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压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事关广西"四保"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目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趋势以及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人力资本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新民 《思想战线》2003,29(5):78-8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逐步显示出其资本化的趋势。这集中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广泛化,形成的多样化,使用的社会化及管理的法制化,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人力资本趋势需要加强竞争中的平等权,流动的合法权,权益的保护权,社会保障中的享受权,政治的参与权的研究,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信用意识和社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刘文娟 《桂海论丛》2010,26(4):78-82
通过反思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种种表现,找出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反思日本、韩国金融崩溃的经验教训,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遏制我国产业"空洞化"的势头;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下粮食危机的本质,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国家一项长期战略目标;吸取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18.
胡建 《中国发展》2010,10(6):48-52
该文指出,经济金融化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金融领域所蕴含的巨大风险性、脆弱性、相关性需要严格监管,以法律手段对此进行调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禹骅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10,26(4):103-107
从级差地租理论出发,讨论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区域产业地图和产业园区两个层面上,讨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的广西产业布局变动,分析产业布局变动过程中存在的产能优化、生态优化、财政优化等问题,从产业规划的角度提出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Hongyi Lai 《当代中国》2010,19(67):819-835
This article evaluates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ts main component, i.e. its model of governance. It suggests that China's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marked by an imbalance between fast opening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and sluggish opening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become much more open,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ir legal right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become highly internationalized and open, but much of Chinese politics is closed. China's governance is marked by pro-growth 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ese state is effective in opening up the economy, promoting reform, and generating economic growth, but offers weak protection of people's rights and ineffectual mitigation of social grievances. These imbalances help produce social protests. Viabl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