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丽江纳西族社会历史上的殉情死亡仪式为例,分析殉情习俗的发生之因和后续之因,神话与习俗、习俗中的仪式的关系,并尝试运用人类学通过仪式理论及象征理论等探讨仪式过程的深层含义,以解析纳西民族的心理及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反排木鼓舞的动作语汇置于仪式场景,对反排木鼓舞的四次展演情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反排木鼓舞的仪式展演可视为一个结构与反结构相互转化的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场景与象征意义,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与仪式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过程视角来看,仪式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并体现着社会的整合与延续,通过仪式展演与舞台表演,反排木鼓舞不仅强化着当地的祖先崇拜、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同时也是当地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与个体情感的一种交融体验与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民族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民族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地方民族的文化认同.文章以羌族为例,通过对羌族旅游开发引起的相关文化事项变化的探讨,揭示了在民族旅游这样一个场域中,地方如何在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中,如何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矛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本族文化认同强化的.文章试图要证明以下现点,即:文化认同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文化认同是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对抗的产物;文化认同是一个权力与利益多向调控的结果.是外在力量、内在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建军 《前沿》2010,(13):F0002-F0002
《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是刘晓春先生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成的人类学专著,也是一部客家文化研究的杰出著作。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信仰仪式是少数民族以实现某种超自然影响为目标,自发组织的一系列具备象征意义的社会行为程序,包涵了少数民族在特定场合中的物质形态、语言器物以及连续性的活动展示,从中可鲜明地窥见依附于少数民族传统信仰习惯且较少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原始体育样式,是地方性原生态体育起源的微缩体现。基于少数民族信仰仪式的类型,论述了其与原始体育发生、发展的重要联系,具体分析了处于少数民族信仰仪式中的原始体育物质样式、文化样式以及心理样式,指出了少数民族原生态体育自立于中国民族之林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 ,以联想和类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性象征情况非常明显 ,当中保存有很多以自然物象征女阴、男根的现象 ,甚至连宇宙起源的模式在东巴神话中 ,也完全按性行为方式进行构拟 ,自然万物的衍生被类比为通过性行为而生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媒介本身正在成为一种仪式。通过符号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媒介制造了一系列的界线与结构,并使它们内化到人们的日常体验和实践中。这不仅强化了媒介作为"社会中心"的神话,同时也改写了当代人对于媒介、自我、群体与社会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9.
张福成 《公安教育》2014,(10):56-60
<正>仪式,一般解释为"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1。研究者对仪式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仪式被普遍认为是有着一定文化传统,集表演性、象征性和重复性为一体的程序化的活动或事件。"2其功能作用被普遍认同,"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在价值认同、情感归属和共同愿景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英国象征人类学学派大师维克多·特纳认为,"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用仪式和典礼来庆祝或表达它的欢乐、悲伤和胜利。"4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大  相似文献   

10.
仪式治疗是一种通过宗教仪式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与实践系统.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仪式治疗,是建立在当地民间信仰与南传佛教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宗教系统之上的.通过僧侣、布章、波莫等在仪式治疗过程中的表演和仪式用品象征的展现,反映出民间信仰作为傣族的信仰基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包容力;南传佛教在意义顺延和广延的过程中,对民间信仰既有迎合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1.
传播是共同体得以创造和维系的根本所在。在传播中,存在着传递观与仪式观两种观点。相对于传递观来说,仪式观更能体现共同体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信仰。文章以占里村为个案,对仪式传播在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生产、村落共同体认同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占里村为仪式传播提供了较好的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通过集体婚礼、寨老训诫、祭萨、换花等仪式,占里村的村落共同体观念得以不断强化,村民们在仪式传播中生产、固化和强化着具有村落共同体的共识性意义——公正处事、杜绝恶习、保护生态、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等。在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方面,通过仪式传播,村民对各种仪式产生了功能、文化及情感依恋路径,并通过仪式传播塑造了良好的村落共同体形象、找到了足以慰藉心灵的归属感、产生了一套族群信仰体系,使个体成员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感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举行了胡安·迪戈(Juan Diego)的封圣(canonization)仪式,而圣母瓜达卢普(Guadalupe)第一次的显现正是出现在这个印第安人面前,墨西哥社会各界认为这一仪式是对墨西哥天主教中本土元素的承认以及由此对过去错误的补偿;相反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印第安人的最终驯服和一次为抵制拉丁美洲基督新教的复兴和扩张而进行的天主教福音运动.这个仪式也展示了这一重大公众事件是怎样表达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复杂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近日,陵县人大常委会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25名新任命的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全体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监督下,面对国徽,庄严宣誓。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对任命干部的监督方式,向被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颁发任命书并举行集体宣誓仪式,旨在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公仆意  相似文献   

15.
纪念日是发生在公共空间中的制度时间,“五一”节和“三八”节上,大规模的、反复的公共展示所塑造的“劳动”深深地嵌入民众的集体记忆中,塑造人们的观念。本文探索1920-1937年发生在城市的“五一”节和“三八”节纪念仪式如何塑造并传播了现代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妇女”和妇女“劳动”的图式,认为仪式打造妇女“劳动”的具体方式有二:一是纳入,通过积极纳入女工、农妇等群体,共产党和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主导的这两个纪念日向大众塑造了什么是妇女的“劳动”,并在充满情感的仪式里促使参与者认同“劳动妇女”的主体身份;二是排除,不同党派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在“五一”节和“三八”节纪念活动中,通过对“劳动妇女”与“职业妇女”“家庭妇女”的不同解读,表达了对妇女“劳动”与“家事”等非“劳动”形式的不同主张,在城市的节日仪式中形塑并传递了以女工的公共劳动为首的现代“劳动”图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一种文化融入、文化同化的概念,强调的是新市民群体对于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文章以沿海发达城市H市的调研为例,围绕新市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度、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文化习俗的冲突性、价值观差异程度、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往等问题,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认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文章还提出了五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即:在建设载体上,要以文化社区建设思路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在制度保障上,要通过制度变迁消除乡村文化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在文化建设上,要加大城市公共文化对转型社区的覆盖面;在文化交流上,要推动新、老市民不同社区的文化融合;在文化治理上,要建立文化调停和文化认同危机和冲突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7.
曹占成  陈爱萍 《群众》2000,(3):16-17
城市改革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政公用事业正在引入市场机制,公共交通行业、自来水供应行业、煤气供应行业以及市政、园林、环卫等公用事业单位全部朝着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进行改革。长期来,市政公用事业由于其特殊性,一直由国家“养着”,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职工端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锅饭,不仅安于现状,对改革的热情也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