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兴义市南龙村民族生态旅游开发为例,结合南龙村的具体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南龙村生态旅游相关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产品开发方向,提出了南龙村乡村旅游开发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等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华民族艺术的百花园里,中央民族歌舞团恰似一朵长盛不衰的民族歌舞艺术奇葩,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与神韵,被誉为"水不凋谢的民族歌舞艺术之花"!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院团,现有400多名各民族艺术家和演职人员。成立60年来,中央民族歌舞团始终以继承,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为宗旨,依托辽远广袤、艺术土壤丰饶的民族地区,广纳贤才名士,以醇厚的文化底蕴滋养艺术生命,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实力雄厚、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经久不衰的歌舞经典,为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宝库增添了一颗颗历久弥新的耀眼明珠。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景演出剧场作为新旅游空间,招募了大量非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从事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文章以身体为出发点考察这些女性表演者的社会型塑:女性表演者身体在市场的性别化消费逻辑下,经由组织制度化的时空运作以及组织中的身体规训而被型塑,成为了具有消费性、生产性以及民族文化性的身体,从而揭示旅游演艺将民族文化化约为隐匿在其背后的传统性别秩序与社会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春节期间,由云南省台办、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台湾财团法人人间文教基金会、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七彩云南·相约台湾"文化月系列活动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行。此次活动以"弘扬中华文化、共贺新春佳节"为主题,安排了云南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暨非遗文化展、云南民族文化歌舞演出、绚丽佛光——云茶联谊活动和云南丽江旅游推介会4个版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4,(3)
<正>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产品竞争永远是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旅游产品开发的著作,以旅游产品、产品开发、产品创新三大要素为主线,着力研究休闲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问题。一、以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国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休闲时代正悄然来临。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大众走向分众,对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23)
##正##10月26日至11月1日,以"乐山乐水乐台湾,峨眉大佛连两岸"为主题的四川民族歌舞赴台交流巡演活动在台湾成功举行。为期8天的时间里,由乐山市歌舞剧团、四川省川剧院及自贡市杂技团的演员们组成的四川民族歌舞交流团在乐山市副市长徐建群、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字率领下,前往高雄、南投、苗栗、彰化等市县,为广大台湾同胞献上了5场具有浓郁的四川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杂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资源理论的Peteraf(1993)竞争优势模型为基础,引入了企业家型政府和支持系统、旅游资源保护及资源拥有者的积极性等因素,并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的框架模型。文章希望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和泰国黎敦山发展项目为例,对中、泰两个代表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从旅游产品开发历史与发展现状、社区参与旅游项目、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品牌建设四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以"政府指导、企业执行、社区融入、居民获益、社会认可"为原则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社区融合的乡村旅游项目,发挥旅游扶贫效益,为我国乡村旅游更好更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采取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促进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自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凝聚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创新力能够补充当下以观赏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缺陷,从而成为促进少数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诚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分析其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钧 《思想战线》2005,31(4):29-33
文化权的主体是拥有、认同该文化的少数民族全体,主要包括文化自决权和文化使用权.旅游开发存在着忽视少数民族文化权保护的问题,因此法制建设应增强少数民族文化权保护的内容,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参与观察和调查发现,要由一个明确的执行主体来代表该少数民族行使这些权利,并将行使文化权而实现的物质利益在该少数民族中进行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肖青 《思想战线》2006,32(6):89-94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受到现代化冲击最为迅猛的时期,民族村寨文化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复兴与重构。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是族群内部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文化复兴,9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的则是“他者”介入后自上而下的引导性文化建构。从本质上看,这两次村寨文化复兴都是民族文化持有者对现代性语境下的族群身份、文化归属、自我认同等所进行的努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民族社区基于文化传统产生的价值信仰、社会规范,在民族社区的森林管理中发挥着显著的促进合作、改善激励的效果。黔东南苗族侗族社区基于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现了民族社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观;基于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规则、制度和组织机制,表现出管理原则、管理策略、管理主体与管理方式的独特性,其地方权威—乡村精英的作用、激励—奖惩机制和合作—协商议事机制在社区森林管理中效果明显,在社区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社区内生的森林经营、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红玲 《桂海论丛》2013,(3):105-109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京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力求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曹晋  曹茂 《思想战线》2005,31(1):102-105
在西部藏民心目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原创理想的生活境界.香格里拉的信仰作为当地藏民的文化资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念与全球化浪潮两相结合,香格里拉已成为全球文化旅游者消费的商品,香格里拉从少数民族的一种宗教文化信仰转型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游客消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