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生  刘佳 《前沿》2009,(1):93-95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还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秋虹 《今日海南》2012,(10):30-31
约一万年前,一群骆越人跨海而来。从此,海南岛上有了奔放延续的生命,缔造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递与发展是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生动证明。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丰富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稿件旨在探讨海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创新之路,为其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现实和未来的意义重大,而科学发展观则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是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海南模式”。实践证明,“海南模式”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英姿 《新东方》2008,(11):7-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和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南发挥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统一与分裂、斗争与联合的辩证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最终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自然”到“人民—自然—人民”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思想,倡导重塑生态劳动、生态生产力和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生态正义的现实伟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秋虹  唐仲 《今日海南》2012,(12):20-22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中西部山区腹地,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里,记者来到这个曾经为海南做出特殊贡献的革命老区采访。所到之处我们感受到一股热流:这里的干部群众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非常关注,情结很深。他们在接受采访中无不表达了一个观点:白沙县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只要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旭日东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一棵棵参天古树沐浴在晨光朝露下尽情舒展腰肢,潺潺流水、清脆鸟鸣如丝弦入耳唤醒新的一天。蓊郁的山林间,护林员已早早地穿行其中,身影几乎与这大片的绿融为一体。作为海南岛的“滤芯”“水塔”和“三江源”,五指山是海南主要河流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达90%,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积占市域面积的63%。这片绿水青山就是五指山市创造“金山银山”的强大靠山。  相似文献   

11.
包亚宁 《新东方》2012,(1):22-25
不同区域在中央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构成了国家总体发展模式,也是党的事业发展交相呼应的构成要件。本文以海南发展历史过程为线索从海南建省办特区,拓展新的区域发展方式;提出建设海南生态省,探索包含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方面解析海南改革探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海南生态省建设认识的深化轨迹,加深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4月22日,“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在京揭晓,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高票荣获年度焦点人物大奖。 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弘扬生态理念,树立绿色典型,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绿色中国。评委会认为,多年来,罗保铭作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者、践行者,视生态为海南的生命,真情投入、真抓实干,用行动写就了精彩的绿色故事。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海南5年新造海防林16万亩,建立了全覆盖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产业支撑。海南的生态环境在全国有着非常高的关注度,这项大奖是对罗保铭为绿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褒奖,更是对海南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的肯定和褒扬。  相似文献   

13.
王胜 《今日海南》2023,(3):41-43
<正>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时任省长冯飞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南将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大力发展碳金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南路径,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相似文献   

14.
詹贤武 《新东方》2010,(1):18-20
之所以定位为“国际旅游岛”,就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海南岛。这种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表现在海南岛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同时还表现在海南本土文化独特的魅力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若断然割裂其中的联系,海南岛将不再是人们所向往的海南岛了。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海南旅游产业,必须把海南本土文化元素放大,极力张扬海南文化精神,使国际旅游岛在世界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潘家华 《时事报告》2012,(10):24-2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创新 1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初步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2005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生态文明”。他指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目前应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与环境道德;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雏度。  相似文献   

17.
吴建东  郭潘 《中国发展》2012,12(4):12-17
该文介绍了琼山区近年来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按照“以海榆东线为轴,建设百里‘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生态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明生态村长廊”的思路,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该文指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文明生态村机制建设与农村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文明生态村存在巩固提高和后续管理问题、“农家乐”乡村游缺乏引导和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该文从政府和村民两个角度给出四点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产、生活、生态联系起来,作为“文明发展道路”有着现实的意义。文明,标志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一直是人类社会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从静态来看,文明是一定时代、一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态;从动态来看,文明则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进程。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曾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漫长进化。而就文明本身来说,则经历了从不太文明到比较文明、从初级文明到中级文明的不断递进。物…  相似文献   

19.
吴小曼 《新东方》2009,(5):24-27
海南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订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文明生态村就是生态省的一个重要细胞。2000年9月,海南省立足本省实际,结合贯彻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精神,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2002年4月,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力争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实现我省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2006年1月,海南省人大三届四次全会通过的海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50%的自然村要建成文明生态村。时至今日,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在琼州大地星火燎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文明生态村”从一个全新的概念转变为在全国具有强烈影响的“农村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是海南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拥有的最宝贵财富,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最坚实依托。今年4月,海南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机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海南新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