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北京观察》2008,(2):30-33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结构化的贫富差距和断裂化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阶层化的剥夺感、普遍的仇官仇富情结、对方化的不信任情绪在底层社会广泛蔓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现实社会心态失衡使得道德化政治抗争、网络舆论审判、网络侠客情结、网络恶搞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网络舆论秩序,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创新网络舆论管理体制,改进网络舆论社会管理方法,培育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是当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石学峰 《桂海论丛》2009,25(1):83-8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资源正在重新配置,社会利益正在重新调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和机制也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新的重大挑战.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认真对待它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优化社会利益关系,使我国社会平稳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淑芝 《长白学刊》2004,(5):108-10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心态各异,政治信仰事实上出现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构筑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并进行信仰教育,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6.
王金风 《传承》2014,(10):116-117
社会心态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我国社会心态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呈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存在的负面效应,可从预警测评系统、民生保障制度、沟通疏导机制及社会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实现社会心态良性发展提出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布 《桂海论丛》2000,(1):49-51
文章探讨了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指出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特征,有整体性、复杂性、趋向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从为在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健康的,能顺应社会变革和历史潮流的社会心态必将对社会进步发挥出积极的影响,病态的社会心态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提出了要调整和优化社会心态,促进改革深化发展的四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承定 《创造》2011,(9):60-61
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需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1.
郑雯  付宇  桂勇 《人民论坛》2023,(3):25-31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这三者为代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房两挑战”即高房价是引发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人口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成为新的挑战。食品安全、主流价值观缺乏、环境污染及腐败问题提及比例大幅下降,相关方面的国家治理得到青年群体认可。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问题认知导致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取向。其中,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方面更加积极;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政策偏好维度凸显了“有国才有家”的态度取向;认为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民粹主义倾向的公平观与财富观以及对国家在道德和绩效层面的较高要求;房价问题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导致的社会心态后果存在一定相似性;关注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偏好。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如何在一个阶层化的社会中保持社会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结构处于不断分化、整合的过程。"弱势群体"现象成为转型期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弱势群体问题,无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往往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弄潮儿",扮演着社会的先行者与精英的角色,成为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社会基础。在对北京、武汉和广州三地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点,探讨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因素,研究表明,在当代大学生的评价以及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应多做正面评价,积极引导;重铸大学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心理疏导,舒缓大学生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普遍加快,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其中流行语从特定角度反映大众对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心态.从分析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把脉这个社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5.12大地震给甘肃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受灾地区居民的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研究灾区居民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与社会恢复中社会心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其消极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搞好灾区灾后社会恢复、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国平 《前沿》2007,(7):188-191
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心态的和谐,和谐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本文对和谐社会心态的一般内容进行了归纳,对当前的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印丹榕 《人民论坛》2014,(12):161-163
青少年在青春期正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双重影响。青少年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进行调查,阐述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寻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能够对社会中的个体心理产生影响,这表明先进典型教育是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功能与方法。网络舆论时代出现的一些对先进典型教育的网络调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教育的网络调侃,它数量大传播广,表明人们已经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方法的不认同、忽视个人价值的关注和接受教育意向减弱等社会心态是其表现;另一类是对先进典型的网络调侃,其数量虽相对较少,但表明一些人已经出现了反抗叛离的社会心态。对此,相关教育力量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应社会心态跟踪测量和分析机制,积极改进教育内容方法、调整教育价值目标,拉近先进典型与教育对象的社会心态距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心态群众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社会心态与群众心理变化是公安工作应该关注的新维度。公安机关要正视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反作用,认清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安工作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当前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群众社会心理状态,特别要加强对集群和独群状态下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把握及控制引导,把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作为方向和目标,不断加强公安机关在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引导方面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