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大》2011,(8):15-15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由于体制分割存在明显"重复浪费"现象,建议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2,(1):39-39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由于体制分割存在明显“重复浪费”现象,建议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日,厦门市正式出台、施行《关于完善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全面降低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的标准,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总结了两种制度模式所存在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缺陷,并通过对厦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认识,总结了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进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建设的几点经验和对策,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总结了两种制度模式所存在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缺陷,并通过对厦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认识,总结了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进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建设的几点经验和对策,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2,(4):22-22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率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提出并实践大民政理念,全面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打造保障民生的首善之区。 一、大力整合社会保障制度,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先保险、再救助、后福利,保基本、全覆盖、适度普惠”的思路,创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社会保险全员覆盖。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模式、标准、待遇城乡一体化。建立“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费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0年7月,厦门市又在借鉴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建立了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和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中正面临着经办管理与营运监管、统筹层次与待遇公平、人口老龄化与基金平衡等关键问题。结合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现实环境,要转化医保经办机构职能,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统筹城乡保障待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信息化建设,以此推进整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医保动态     
《就业与保障》2012,(9):49-50
医保缴费年限将各地互认累计计算国务院日前批转《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累计合并计算。《纲要》要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整合和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经办管理。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以农民工为重点,妥善解决人员流动过程中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实现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面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共同构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但是,三项医疗保险制度间存在隐性的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0,(3):54-54
新农保试点启动实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陆续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上调……2009年,我国在民生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日,湖北、河北、内蒙古三省份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余省份明确了城乡医保并轨,民众就医报销不再区分城里和农村,相应的个人缴费也将提高. 一提到“多缴费”,舆论场就出现了不满的声音,那么城乡医保并轨,仅是“多缴费”而已么? 所谓城乡医保并轨,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并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我国社保制度走向公平化、合理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近年的试点改革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制度设置、管理方式还是保障水平、筹资水平还是筹资渠道等等,都还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与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中国户口制度比喻为一扇大门,谁能进谁不许进,要听门里的“警卫”,警卫就是教育、福利、就业和医疗保险等资源的短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户籍歧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作为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作为城乡一体化主要障碍的现行户籍制度,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得到实质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义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主要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  相似文献   

16.
省委五届四次全会确定,从2009年开始,在三亚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探索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一体化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子。这是省委对三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市县瞭望     
义乌建立城乡一体化医保机制最近,义乌市政府针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障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2000年8月率先成功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义乌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采取多元化的制度安排,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障需要。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小额大病医疗保险和大额大病医疗保险中的一种参保。小额大病医疗保险个人每人每年征缴36元,大额大病医疗保险个人每人每年征缴240元,市财政和镇(街道)财政分别给予补助。小额大…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从2008年开始就陆续在鄂州市、神农架林区及黄石市直、襄阳高新区、荆门掇刀区、荆门屈家岭管理区、孝感临空经济区等地区开展医疗保险城乡整合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湖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试点的实践、效果及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推进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以确保整合目标的实现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鲁政发[2013]3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在总结我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合,建立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互助共济,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城乡,整合资源,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公民基本健康权利的保障,是各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由于专业性相对较强,而且同时涉及卫生和社会保障两个领域,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较为复杂。总体上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筹资模式、运行机制、待遇支付等几个核心要素构成,政府则主要在相关政策制定、医疗保险业务经办、医疗保险的监管等几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在不同环节各国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即使在政府内部,也涉及一定的部门分工。我国仍然处于转轨和亟须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性制度的关键时期,设计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政府更好履职和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