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由国家建设部、文物总局共同评选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揭晓。永泰县嵩口镇、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屏南县甘棠乡口下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榜上有名。至此,福建省已拥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了解,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同时,福建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2.
邓祖涛 《求索》2013,(5):241-243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也要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历史文化名镇新活力,是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最具争议、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笔者以汉水流域石牌镇为考察个案,尝试借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来探讨石牌镇保护模式.以期石牌镇的保护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1,(12):F0004-F0004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城区南长区辖区内,占地44公顷,核心保护区18.78公顷。2010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殊荣。  相似文献   

4.
崔曙平 《江苏政协》2013,(12):45-46
<正>我省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乡村地区仍保留着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前,在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保护和延续乡村优秀历史文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任务。从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看,目前我  相似文献   

5.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0,(1):57-57
<正>巴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前身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名邑巴县,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后涌现了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等优秀儿女,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巴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陪都文化、民间文化、知青文化,是西部唯一的"中国温泉之乡",丰盛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为重庆留下了古钓鱼城、大足石刻等古代遗迹资源,以及红岩村、周公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林园抗战遗迹群、史迪威纪念馆等抗战遗迹资源,还拥有长江、嘉陵江环抱,歌乐山、南山依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等独特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但是,"重庆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30年了,目前除一些相关政府规  相似文献   

8.
浦源村位于周宁县中部,距县城仅5公里,两南崇山峻岭,东北平原并临东洋溪。2007年,浦源村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的乡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历史文化名村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浦源村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独特的护鱼文化、船刷宗祠和孝子坊.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09,(8):18-18
对于老城区、市镇文化景点的保护是瑞士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我省已确定了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对来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三个越来越”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军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12):34-34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文化的研究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球的重视,我国各地文化研究也刚刚起步。南海是个千年古邑,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保护传承地名对打造文化强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邱洪斌 《新重庆》2007,(8):33-34
龚滩古镇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从17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走来的龚滩古镇,建筑格调独具魅力,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展示出璀璨夺目的历史画卷。两公里长的青幽如玉的石板街,起伏不平,蛇蜒崎岖,盘亘在乌江东岸,悬空托起依山傍水幽雅别致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杨家行等古建筑如艺术群雕,堪称古建筑史上的珍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化足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阿特色与发展的根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义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义化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曾原  戴世萤 《思想战线》2003,29(4):60-65
边疆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普遍存在着立法、意识、经费、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三者关系问题的核心是能否将文物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文物资源作为普通资源纳入到企业中进行市场化经营。在"建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制度"、"动态式保护"、"参与型开发"、"和谐性利用"等思路指导下,建设"文化生态城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实现文化与生态、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大力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培育铁路和谐文化,为和谐铁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抓好铁路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铁路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吴诚真 《世纪行》2012,(5):32-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总结吸收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其文化内涵。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祁丽 《前沿》2014,(21):205-206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的部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旅游文化是一种非原生型文化,历史文化则概念宽泛,甚至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而言,对这两种文化的关系论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论证,人们对这两者也常常出现混淆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与关联进行研究。本文将主要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内在转化关系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晓沙 《台声》2007,(6):74-82
“宣南”是北京宣武门外以前一带地域的泛称,也是约定俗成的特定历史地域概念。宣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宣南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北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历史遗址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表现,是人类历史的千古绝唱。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遗址,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平衡名城保护中的各方利益?这些问题业已成为新一轮立法的考量重点。新闻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1999年7月25日,浙江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制定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施行以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已有历史文化名城18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历史文化名镇39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历史文化名村38个,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