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杰 《人民论坛》2011,(9):226-227
近代中国大学萌芽于清末的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只具有近代大学的特征,仍属于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范畴。辛亥革命对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国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民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近代中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新式学堂向真正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黄向辉 《传承》2009,(18):152-153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期间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创始之期,然而与此同时却出现了诸多捣毁新式学堂和攻击学堂师生的事件,甚至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毁学风潮。本文通过对新政期间各地毁学风潮发展的阶段、原因和各界的态度与各地采取的补救措施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出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以及新政举措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堂     
李庆胜 《春秋》2016,(1):40-44
山东大学堂是清末在清廷扯起“变法”、“育才兴学”的大旗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的。当时,它是山东省第一所官立新式大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官立学校。它的创建,不仅揭开了山东省近代教育的新篇章,而且也带动了全国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7.
郭韶华 《传承》2009,(18):150-151
清末广西新式教育,上承戊戌前的封建教育,下启民国近代教育,在广西近代教育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清末广西土司地区的新式教育作为近代广西新式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和总结这一段历史,不仅有利于探究广西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清末广西新式教育,上承戊戌前的封建教育,下启民国近代教育,在广西近代教育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清末广西土司地区的新式教育作为近代广西新式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和总结这一段历史,不仅有利予探究广西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自1867年出任湖北学政伊始,就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几乎从未中断过教育活动,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巽所言:“其平生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他敢于直言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发展近代教育的主张,如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创立新学制等,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实业教育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不仅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构成,而且是实业教育的重心。围绕实业学堂的生源条件、师资来源、学堂种类、课程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期间, “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极大的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也促使少年郭沫若得以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的私塾有着很大的区别,郭沫若沐浴新学而逐渐形成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世界观和知识素养,但同时又不满意中国新式学堂的教学而为之失望、愤懑、彷徨,将求知欲望转为旧学的热爱和探究.但不管是新式学堂的旧学,还是新学,也不管郭沫若是否意识到或承认,新式学堂的教学均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杰出的洋务教育家,晚清时期外语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湖北外语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对清末新式教育思想和实践做出过重大贡献。他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并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种的选择、外语专业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外语人才,他亲自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培养外语人才;重视留学及师范教育,培养外语师资。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基础。回顾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在湖北近代外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借以指导当今外语教育改革,推动我省外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文勇 《前沿》2012,(12):148-149
戊戌变法期间,清廷采取一系列兴学措施,并尝试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新学制。同时,创办京师大学堂和设置管学大臣,取代总理衙门统辖全国新式学堂,为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新学制的制订,以及各级新式教育行政机构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末是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徐世昌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政治人物,非常重视警政建设及警察教育工作。他组建警察教育行政机构,开办警务学堂,兴办警察高等教育,重视警察学术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大批警察专门人才,而且推进了清末民初警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一直以来对教育史发展倍加关注,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近代教育所涵盖的教会学校、新式学堂、书院、官学制度以及一些杰出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有所专著。但是对于作为中国千百年封建教化的基层单位———宗族乡里的私塾教育,论述却很显单薄。因此当史学家从宏观角度剖析清末民初中国教育体系改革一直在学堂———私塾的二元格局中徘徊的奇特现象时,长期以来归咎于政府效率低下、教育经费投入缺口等原因,却没有把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士绅统治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宗族势力与之相联系,这也就忽视了清末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权利真空的填补者在乡村教化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自近代以来,广东省侨乡的教育事业在全国乡村和市镇中是比较发达的,这当中离不开华侨的大力捐助,中山县吨不例外。自清末以来。海外中山籍乡亲就热心于在家乡兴学育才,至民国时期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次捐资兴学的高潮,涌现出一批倾情兴学的楷模,如马应彪、周菘、郭顺、程度纯等。在近代,中山县籍华侨在家乡共独资或集资兴建起十多间新式学堂,为普及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山地区向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封建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他却能对培养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性予以高度的认识,并且亲身实践,兴办了大量的各种门类的新式学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张之洞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东方杂志》作为立宪派的舆论阵地,对清末教育改革给予很大关注,成为清末新式教育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它通过域外视野下的呐喊、官方奏折和已有教育成果的宣传,努力推动清末新式教育改革;在总体肯定新式教育改革必要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对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批评,发挥了舆论媒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光焘是晚清掌握实权的大臣之一,他先后在甘肃、新疆、云南、两江、闽浙等地任要职,每任一方都十分关心当地教育事业,创建新式学堂、派学生赴日本留学、推广舆地教育、注重培养人才,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天大、北大对外正式的表述分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犬学"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两校很少脱离上述限定语直接宣称"第一所大学",两校的定位都有其合理性。北京大学作为近代中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民津大学(前身为北洋犬学)也自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这是为什么?看似风格迥异的两校有什么历史渊源?谁是第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诞生很早,1862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久任鄂督的张之洞为了培养湖北的洋务人才,依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在湖北大力兴办近代文教事业,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并选派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使湖北地区迅速形成一支庞大的新式知识分子群。这些毕业于新式学堂和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于满口“子曰诗云”的旧式封建文人,而是接受了若干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排满共和”思想。他们成为湖北地区革命政治力量中的骨干,为武昌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与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