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父债子还”为名到我们家强拉东西对吗?编辑同志:我们兄弟三人都已成家,并且同我父亲分开多年。我父亲脾气倔强,有事从来不和我们商量。他在前年做生意亏了本,欠外债2万多元,于去年被迫离家出走,父亲的债主就找我们兄弟三人要帐,说什么“父债子还”。他们从社...  相似文献   

2.
输棋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们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在我的眼里,父母对爱的表达,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只有他们自己懂得的意会。记得最初父母开始喜欢对弈这种消遣方式,是因为母亲一场大病之后,眼睛看书、看报有些吃力,时间久了就会酸涩发胀,泪流不止。于是父亲提议下象棋,每天晚饭后对弈三盘,三局两胜,胜者可以独霸遥控器,看电视。败者去厨房洗碗擦地。  相似文献   

3.
我是位双耳失聪的青年,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溺水,加上家庭的贫困环境造成了我不可挽回的残疾。从此我人生的历程苦多甜少,上大学甚至找个工作,对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看到同龄人上大学的、上班的、开店的。个个都生活得那么充实,而自己靠父母一点退休金生活,心里非常难过。望着父母亲满头的白发,步履蹒跚的背影,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最少也要做到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相似文献   

4.
生活篇甘远志不仅热爱新闻事业,在他的生活中,亲情、爱情、友情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热爱生活、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帮助朋友……亲情在海南10年的甘远志,每年最记挂的就是父母的生日。不能亲自敬父母一杯酒,但他会提前两天发回祝福父母的电报并送上一篮鲜花。甘远志每周总要与父母通上两三次电话,还约父亲看同一场电视转播足球赛,营造一种天伦之乐的氛围。儿子甘笑非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在我的童年,爸爸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异乡,每年只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见面,但是我们的感情却很深厚。因为爸爸信任我、理解我、开导我,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6.
李晓舟 《中国减灾》2011,(9X):57-57
<正>在儿子快满7岁的前一个月,就赶上了百年不遇的"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大多数父母在地震来临时的一瞬间牵挂的都是自己孩子的安危。儿子是典型的在两代人精心呵护下成长的独生子,虎头虎脑的,很是惹人喜爱。作为孩子的父亲,我爱他,但也经常为这个在蜜  相似文献   

7.
警官信箱     
儿子偷老子的钱也构成犯罪吗?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小区内发生了一起儿子偷拿父母钱财的案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6岁的中学生小新由于学习不求上进,交友又不慎,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由于找父母要钱没有要到,就趁父母外出之机,将家里的5000元现金偷走用于赌博和挥霍。父母发现家中被盗,5000元现金不翼而飞,就追问儿子有没有拿。由于小新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拿,其父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经侦查确认窃贼是小新,遂将其刑事拘留,后转为逮捕。父母知道窃贼是自家的儿子后,认为儿子偷拿父母的钱财不犯罪,要求公安机关释放儿子,但未…  相似文献   

8.
把心留住     
保安工作平淡而且枯燥,一一天除了站岗巡逻,就是学习训练,我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中专毕业生,换上是在老家哪里愁找不到个好工作,偏偏要到这个地方受这个罪。我咬着牙在工作单位呆了三个月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给父母写信说我要辞职回家,谁承想从小很少说过我的父亲这回却来信狠狠地骂了我一顿。父亲说我没出息,才遇到一点困难就要回家,以后还怎么干大事?父母没同意,家是不能回了,我就私下和几个同学联系要他们给我找一份别的工作干。事有凑巧,就在我收拾行装准备递上辞职信一走了之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是一…  相似文献   

9.
对预算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当家就要理财,当家就应当做到心中有数。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概括为两句话:"当家理财,很多单位没做到;心中有数,很多单位也没做到。"中央对这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根据中央的安排,联系重庆的实际,刚才万里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全面部署,我都赞成。这里,我强调两点。一、从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和加强财产监管的高度,充分认识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这次组织开展的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是继1993年国家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产清查登记、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5日,吉林省延吉警方接到报案:某练舞厅有一个叫李贞爱的三陪女有诈骗嫌疑。延吉警方很快将此人抓获。令人惊诧的是,这个三陪女叫崔永男,原来竟是男儿身。一1982年10月,崔永男出生在延吉市依兰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出生时起就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不过,最让他伤心的是父母感情不和,耳畔经常是父母无端的吵骂声、父亲的恐吓声和母亲无奈的哭泣声。在崔永男眼里,父亲简直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魔鬼”。父亲固执地认为,崔永男是他们夫妻感情不和的根源。从他懂事起,父亲就用怀疑的眼光看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儿子,还经常凶狠地打他骂他。一次父亲…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孙某是年过六旬的老人,无经济收入来源,依靠儿子每月给付300元赡养费生活。他独自一人住在三楼,我家住在二楼。一天上午,自来水停水,他拧开龙头没接上水,没有关龙头就离开出去玩了。过了一会,自来水来了,水从池子里漫出流满房子,又渗到二楼我的家里。当时我家里也没有人,待下午回来时发现满房子是水,一些家俱和放在地上的东西被泡坏,造成至少有2500元的损失。我要求孙某赔偿损失;孙某说他无能力赔偿,要我找他的儿子去赔偿。可我找他儿子要求赔偿时,他儿子说不  相似文献   

12.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14.
舅爷     
单位放假,谢绝了同事们搭伴去旅游的邀请,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想借机好好补偿一下长年在外工作不能尽孝床前的歉疚。父母高兴极了,妈妈整天颠前跑后算计着给我做好吃的,父亲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父母聊天,聊我的工作、聊家乡的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每到这时,父亲总要提起舅爷。舅爷是父亲的亲舅舅,说实话,我对舅爷印象并不好。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拉扯着我们姐弟五个艰难度日。从母亲那儿,我知道舅爷生活在大城市里,家里住楼房、很有钱。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父亲都要进城看舅爷。那时过春…  相似文献   

15.
天谴     
母亲久久地看着父亲,她看见老伴头上的白发不停歇地生长,如同夏天河里的水草。母亲低下头看自己躺在脚下的儿子,他此刻就像回到了儿时,他是多么听话、多么聪明的孩子啊,那时,他只有三岁,他对帮他洗脚的母亲说:妈妈,你给我的脚洗洗脸吧。他的小脚面上粘了一点水,她说给老伴听,俩人笑啊笑啊,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乐。父亲在出事后一直处于一种亚昏迷状态,他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他的呼吸微弱极了,他在母亲的掺扶下,才挪动步子,离开了儿子躺卧的地方。天终于亮了,太阳从窗玻璃透射进来,照在母亲浮肿痛苦的脸上,又照在父亲麻木平静的脸上,渐渐就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是端午节,早上9点儿媳妇及儿子,陪我一起去上海田林敬老院看望我熟悉的可爱的老人们。由于今天是端午节,来敬老院看望自己父母的子女,孙儿辈很多。我非常欣慰中国传统的孝顺父母的画面,就在敬老院体现出来!太棒了!这里的老人平均88岁,大部分都已经九十几岁。当我送去慰问金给顾炳荣老人时,他特别为我献唱的自己改编的《我们都是一家人》及《中国强》等歌,他的爱国心非常让我感动,更  相似文献   

17.
水石 《今日浙江》2007,(5):62-62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郑板桥,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教子有方.他在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好不容易把馒头做熟了,郑板桥却咽了气.儿子跪哭时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墨迹未干的纸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儿子捧着纸条边读边哭,深深懂得父亲要他做馒头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18.
陕北故乡行     
踏上陕北的黄土高原,不禁引起我心中浓郁的故乡情。陕北是红军长征最后的目的地,也是我的故乡,而这次与我同行的摄影记者周幼马,也是在延安出生的。他的父亲、美国医生马海德自一九三六年夏天起就在陕北革命根据地从事医疗工作。这次幼马重返陕北,他父亲还把当年自己参加革命工作时用过的地图给了他,好让儿子去寻访旧地。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三十五个年头了。去年岁暮,我访问了行知先生在北京从事科技工作的次子晓光。陶晓光已经六十三岁,面容酷似行知先生。他向我谈起了他父亲的往事。“父亲有宏大的抱负。一九一七年,他在由美回国的轮船上就向朋友们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当时回国的留学生纷纷谈论着他们返回祖国後的计划和理想。父亲曾明确表示:要使全中国的人都能受到教育!”陶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