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他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领,统揽全局,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体系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作为一个科学体系,邓小平经济理论有其固有的特征,探讨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体系,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时代性: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同以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相联系的,特别是同改革开放成为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一定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时代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坚持这个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运用。贯彻和实现这个理论,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将学习深入下去,本刊编辑部邀请我省徐善广、曾瑞艺、王保、朱志杰、黄国钧等专家、学者座谈。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一、如何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专家、学者谈得较多的一个问题。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形成过程中,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以及许多方针原则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政府领导全市500多万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在努力把大连市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征途上,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学习《邓选》对广西经济增长速度的再思考陈俊贤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阿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井经受了国内、国际的实践检验,成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思想武器。“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中十...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闻学,丛文历史表明,实事求是精神、共性与个性结合论已成为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思维导向,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李瑞邓小平同志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指导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用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胡隆镁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围绕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小平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靠发展,解决其他各种问题也靠...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吴官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集成,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引导我们党和人民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相似文献   

13.
试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王安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它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晶,又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  相似文献   

14.
读《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王锐生这部著作是袁贵仁同志应北京市有关部门之约,作为北京市干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物而写的。书名叫《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很恰当。因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15.
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特征王宝平改革开放一多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这一点已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必须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结合我们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这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系统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它直接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其中有许多事件也是我们的亲身经历,读起来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在当前特别要抓住一个主题,改变两种态度,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刘熙芳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和解决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主题李凤瑛周世翰张凤羽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具有高度统一性。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充分表达了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理论既坚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主张,又包含着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概括和提出的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论点,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形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产生、发展和体系化的;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学基础的;是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和处理全球社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现高潮的思想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继毛泽东之后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