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校大学生校外打工应当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调整。在校大学生应当视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应区分大学生校外打工行为的法律属性,完善大学生校外打工制度,规范职业中介市场,严厉打击不良违法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在此过程中所频繁出现的争议问题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存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缴纳社会保险、是否享有工伤待遇、是否具备劳动者资格等方面。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是否具备劳动者的资格,能否适用《劳动法》的调整则成为核心的争议问题。通过解读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涵,运用法理对核心的争议问题进行阐释,得出大学生勤工俭学不适用《劳动法》的调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今天,力求探索法律之路径来探索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一旦出现工伤、安全等人身伤害事故,用人单位立即以大学生未领毕业证,仍是学生身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4.
对推行劳动合同制与职工主人翁地位关系问题的探析冠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部为亿万劳动者所关注,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为主旨的重要法律。《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劳动者的安全卫生保护方面来说。落实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属于硬性指标。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才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注定成为这部法律的争议焦点,相对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做了重大改变,导致了实施前后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反抗"行为,一时间"辞职门"、"清退门"、"工龄归零门"接踵而来,导致劳资关系一度紧张。为此,我们将在最近两期"律师点津"栏目中,从实务角度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一番全面分析,希望能够给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从事劳动法业务的法律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它以国家意志把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基础上,既是劳动者在劳动问题上的法律保障,又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公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劳动方面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主体。因此,《劳动法》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劳动领域保护劳动者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日渐增长的特殊的兼职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就业指导滞后,对相关维权法律知识缺乏而常常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社会中介市场鱼龙混杂、管理混乱也使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没有保障。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诉讼维权;教育、劳动等部门应设立非营利性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正规的兼职信息和引导;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兼职行为纳入到劳动法保护范畴,以保障兼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郑萍 《传承》2008,(2):128-129
勤工助学的在校大学生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且劳动法并未明确将其排除于劳动者之列,故其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并非所有的勤工助学都适用劳动法,只有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适用工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视野下的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工助学的在校大学生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且劳动法并未明确将其排除于劳动者之列,故其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并非所有的勤工助学都适用劳动法,只有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适用工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去年七月颁布,并于今年元旦付诸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亿万劳动者和工会工作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13.
工会在调整企业劳动关系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罗汉森一、要注意体现一个身份《劳动法》明确规定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这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格局日益清晰化的客观趋势,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构成的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卓洁辉 《前沿》2010,(19):60-65
从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出发,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或评价标准背离了法律行为的制度价值与本质,使民事法律行为成为徒具工具功能而失却制度价值的"躯壳"。从民法调整方法角度观察,民法对法律行为的评价表现为效力性评价,而不是合法性评价;合乎法律行为的生效规则与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并不等同,两者的作用机制、制度目的各异。最后,基于民法的自治法性质,法律行为为"法律允许的行为",具有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故而,以"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并根据民事表意行为是否与民法规范的规定一致,采用一般法理意义上的合法性、违法性标准对该行为进行评价是无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按照《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我省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可长、可短,具体由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需要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打破了原来企业职工中的“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线,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正式出台《劳动法》,用以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劳动法》诸多原则之中,"倾斜保护原则"是其立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改善了劳动者弱势地位,并极大地促进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立、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后,按市场经济的需要,劳动用工制度也做了大的改革,普遍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巩固此改革成果,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共分13章107条。劳动法明确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将职业足球运动员界定为劳动者,但法律效力位阶较低,导致司法实践出现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明显的裁判差异化现象。本文从欧洲五大足球联赛职业足球运动员身份比较研究中发现,职业运动员通常被界定为特殊劳动者,以立法或行业规范设置特殊劳动规则,从而区别于普通劳动关系。为加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在《劳动法》中将职业足球运动员定性为特殊劳动者,以《体育法》与中国足球协会的相关规范建构特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浅议我国新型劳动体制的基本特征林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其通过公权力对劳动关系的介入,向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倾斜保护,以弥补劳动合同私权形式平等下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实质公平。目前我国的劳动法过于强调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干预,导致劳资双方权利义务严重失衡,劳动关系矛盾激化,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劳动欠薪事件和群体事件持续不断。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应该明确国家职能在劳动法中的定位,防止公权力过度侵蚀私权利,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