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如何建立引导私营企业主做合格“建设者”的有效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私营企业主责任区制度、结对互帮制度、发挥党员私营企业主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激励水平,制定明确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从而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社会转轨变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有提高自己经济、社会、政治地位的强烈愿望,必然寻求其他非制度方式和途径以提升个人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地位.所以在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中,既有因其主观的利益驱使,又有由于客观局限性的因素所致.但是,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私营企业主的制度性政治参与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认为我国私营企业主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虽然目前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但它有形成阶级的潜在"可能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具有动态可塑性.可以经过努力把私营企业主塑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当代私营企业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谐社会是私营企业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阶梯;实现私营企业主全面自由发展需要培育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克服和谐社会构建中私营企业主道德缺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加强私营企业主道德建设,要求私营企业主坚持诚信原则,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宽容意识,实现自律与他律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大批的代表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或政协中参政议政,其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特征。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在于利益驱使,通过获取体制内政治资源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客观政治格局下的政治参与制度供给不足、渠道相对短缺、参与管道不畅等因素则导致私营企业主选择非制度性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更大的个人和社会自由的活动空间。国家与社会关系制约着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程度,为积累其政治参与资本,私营企业主阶层向"体制化关系网络"渗透。在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进程中,必须扩大渠道,把私营企业家阶层政治参与纳入法治化建设和制度化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建设者的评判标准及其路标性质;私营企业主是典型的"经济人",通过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建立明确的目标,可以实现私营企业主由单一的"经济人"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转变。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认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掌握一定生产资料的私营企业主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己经有私营企业176.18万家,私营企业主395.35万人。如何看待这一群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应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不可能出现私营企业主群体。但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往往是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的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伴随着这个阶层自身的客观发展,伴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转变,也伴随着中国社会舆情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变迁.因此,深入探究私营企业主阶层的阶层意识演变过程,探究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社会机制,将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个阶层形成的认识,也能够从一个角度帮助我们理解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集体意识形成演变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产生了相对清晰的阶层意识,具体表现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行为指向(对未来的诉求)趋向一致.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形成过程既是自身成长过程的反映,同时也是他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反映,这种外部环境,既包括国家和地方的制度——政策安排,也包括与他们相对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反应.  相似文献   

9.
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之后,加入民主党派的私营企业主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质量上有所提高。私营企业主积极加入民主党派,有这么几方面的动因:有利于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助于自己政治资本的增加;有各党派都在积极争取私营企业主因素的影响。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主是一个迅速崛起并日益壮大的社会阶层,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政治参与的渠道灵活多样,现有的参与途径已不能满足其快速成长的政治参与要求.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目的在于把握该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检思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探索有序参与的实现途径,促进阶层的平稳流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会”与“会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烨 《理论月刊》2003,(3):84-85
本文剖析了学会与会学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从学会到会学.而要做到会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是重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哲学就被冠以"爱智慧"之美誉,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近代,受科学主客二分知识论框架的影响,知性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哲学的领域,哲学也就此被烙上了"知识至上"的印记,使本是"智慧之学"的哲学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爱智"之本性,变成了"知识之学".由于哲学智慧之缺乏,不仅使当代人无法摆脱其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同时也使哲学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所以,若要拯救哲学,必须使哲学回归其"爱智"的本性,使哲学真正成为一种"智慧之思",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由己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就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存在。如何做到既认识自己的文化,也能够认识其他的文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践行文化自觉?本刊专此发表4位学者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主持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终生的目标,也是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亦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民本"都是以民众利益的维护为目的,但是二者的内涵不同,目标与功能不同.从历史上看,民本思想所起的进步作用有限,它只是王朝统治的安全阀和缓冲器,但它是封建专制统治中较有利于民的思想,民本思想的泛化可以作为民主化的第一步,即人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