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江  李颖嘉 《求索》2011,(12):42-4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非工业部门则对电力较敏感;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出现、新能源的推广,推动了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传统的内在联系。应对思路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协调经济建设和能源建设、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各区域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本文主要研究了新疆能源消费结构,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结构的影响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新疆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碳足迹测定的方式首先对长江经济带11个主要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效率和碳排放压力四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上升空间;就影响因素看产业规模与能源效率和与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强关联,能源消费结构与人口效应和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中等关联;湖北省有待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能源消费效率两个方面,提升服务业低碳水平。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使得碳排放空间变成稀缺的生产要素。提高碳生产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题中之义。文章选取广西1978年-2013年的数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法,建立广西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实证模型,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各因素的响应程度和影响系数的大小。研究表明,广西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的冲击响应灵敏,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响应程度一般;影响因素在长期内和短期内对碳生产率的响应系数存在差异。提出广西应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科学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提高居民消费购买力,引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等方式提高碳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能源作为一类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即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降低20%。降低能源强度不仅意味着减少能源消耗,还意味着减少与能源相关的废气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响应,揭示了不同因素对能源强度的作用特征和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耗强度的直接因素分析与完全因素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对能源的生产利用效率,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通常表现为能源直接消耗技术和产业结构,也可以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据此可分别制作直接因素分析模型和完全因素分析模型来解释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两种模型各有其特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分析的目的和资料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薛建春  曹力博 《前沿》2023,(1):70-7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关键地带,沿黄河流域城市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实现经济、能源、碳排放三者协同发展是尽早实现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借助脱钩模型分析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到各省区,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碳排放量逐渐上升,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的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内蒙古的碳排放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省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脱钩状态相对不错,甘肃、四川、河南的脱钩状态均为强脱钩及弱脱钩,比较理想;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能源碳排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负增长,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皖江城市带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运用DEA效率评价模型研究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能源效率问题。从研究结果看,除了马鞍山、合肥和宣城的能源效率达到相对最优外,其他地市均未达到最优。从产出角度看,能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各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皖江城市带经济总量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最后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引进人才、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从消费结构看,初期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开采与消费开始大幅度增加,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几乎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持续增长。尽管各国开发、研究新能源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占支柱地位。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29%,石油39%,天然气23%,三者总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的90%左右,核能大约占到了7.6%,其他能源的比重仍为2%~3%。从消费主体看,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量约为地球总能源的75%。美国能源生产只占世界的19%,但其能源消费占世界的25%,人均消费量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世界七大地理板块国家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特征,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能耗强度、能源碳排放、能源结构等几方面,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特别是北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板块的降低趋势明显,碳排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强度的影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具有高而降低快的特点,需重点从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方面入手,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驱动因素的结果显示,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群趋势,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能源消费强度大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显著,其中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城市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碳减排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以及各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许力飞 《理论月刊》2014,(4):143-147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在能源消费的计算中,间接消费的部分要远远大于直接消费的部分,在当今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研究分析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及趋势,对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年~2011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是,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的方式和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生活至关重要,还需要引导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消费方式向更加低碳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速度加快,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都近似呈指数增长趋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尚存优化空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过大,石油、天然气与水电、风电和核电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总方针应为适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碳排放的减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于翠英 《前沿》2011,(23):152-154
发展低碳经济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摆脱和改造目前重污染、高消耗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经之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发展低碳经济遇到了众多挑战,低层级的发展现状、高消耗的能源结构以及低效能的技术支持均预示着发展低碳经济绝非易事。为此,本文认为应从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碳汇补偿、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20年中国能源消耗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赟 《中国发展》2011,11(3):15-2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要物质基础。该文对近20年中国能源消费情况描述分析表明: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缓慢,万元GDP能耗不断下降,人均生活消费能源持续上升。通过建立能源消费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计量影响能源消费最主要的三个变量是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该文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能源节能,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我省以1.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4%的经济总量,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2%。从能源结构上看,清洁能源消费不到总能源消耗的三成,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比例在60%左右。化石能源在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偏高。二是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我省火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得出了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样性、层次性、注重人际消费,消费比重不断攀升、发展消费,紧跟时代步伐等特点;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能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源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甘肃省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在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经济的贡献较低,加上重化工业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严重依赖,企业整体上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在分析甘肃省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时,就应从经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使能源与经济达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现实的消费结构,并不就是合理的消费结构。如前所述,任何类型的消费结构的形成和变动,都是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人口总量及其构成,物价水平及比价关系,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政策的选择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