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济工作,切实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使他们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丧失劳动能力时得到必要的救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纵观《条例》,对社会救济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予了很好说明:(一)关于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问题《条例》把下列人员列入社会救济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  相似文献   

2.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要求: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抓紧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要求: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抓紧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7,(2):F0003-F0003
“十五”期间,安徽省救灾救济工作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开展:一是修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逐步完善灾害应急机制,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救灾应急预案全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二是加强灾害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5.
王海军 《中国减灾》2006,(12):30-31
今年汛期,郑州市多次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为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和有病能医,郑州市通过完善灾害预案、完善灾情信息管理体系、建立灾民救助制度、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做好倒房重建、加强督促检查等措施,全面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水平,为本地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每年要下拨近百亿的灾害救助资金用于救灾。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救灾救济工作和研究中,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灾害救助资金分配质量,  相似文献   

7.
工作动态     
云南省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 云南省近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的民政工作将在“农”字上做文章,下大力开展以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为重点的,覆盖农村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必须把安排好春荒期间群众生活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明确救灾重点,细化安排方案,加大救灾投入,及早落实救济经费,通过组织社会捐助和互助互济等方式妥善解决好灾民口粮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     
《台声》2008,(4):5-5,7,9
9项: 5年来,我国已建立9项社会求助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给救灾救济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救灾救济工作要求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问要将灾情第一时间逐级上报,这就凸现了灾情信息员建设的重要性,为此,洛阳市对当地的灾情信息员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春梅 《前沿》2004,(3):170-173
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建立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符合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维护人权、实现社会公正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但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施社会救济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严重失衡、重消极救济、缺乏市场化、社会化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社会救济制度化进程。本文系统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救济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并相应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灾害意识及在减灾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强 《中国减灾》1992,2(2):20-22,10
灾害意识在人们同灾害斗争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日本从1982年开始,把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作为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日本东海大学贺世治等人开展的关于沿海居民防水防灾意识长期变化的考察;名古屋工业大学尾正志等人进行的对名古屋市南部集中暴雨灾害(1979年9月10日—13日)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06,(2):10-11
在2006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救灾救济工作等问题采访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记者:2005年我国救灾救济工作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王振耀:2005年是救灾救济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是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大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进一步充分肯定2005年的救灾救济工作:一是巩固了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了灾情信息管理体系;三是规范了荒情救助的管理制度;四是拓展了恢复重建的管理制度;五是完备了整个灾害预案管理体制;六是巩固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系统;七是确立了慈善捐助工作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郭强 《中国减灾》2004,(1):35-37
灾害意识对人们的防灾减灾有重大影响。建立科学的灾害意识,人们对面临的灾害就会处于有准备的主动状态,相反,如果人们没有灾害意识或者没有正确的灾害观念,忽视防灾工程的建设,灾害到来便会措手不及,从而增加灾害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灾害紧急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而对发生突发性灾害地区快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援助过程.实施灾害紧急救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减少继续发生的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危害的损失.随着"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的树立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救灾工作的重点将由灾后救济为主转向以灾害紧急救助为主,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应对灾害的紧急救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11月26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2004民政论坛”上发言,全面介绍了2005年度救灾救济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在灾害救助、灾情信息、减灾工作、社会捐助、卫星地面系统建设等五大领域进行系统创新的工作目标。这些创新目标的提出,为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有力地推动明年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短讯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海南省为做好强热带风暴后的救济救灾工作,紧急下拨880万元救灾救济资金到有关市、县,主要用于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救助。并要求此次下拨资金要与市、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统筹使用,同时,受灾各市、县要及时下拨资金,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陈荣)  相似文献   

17.
江必新  刘润发 《求索》2008,(1):84-86
由于环境立法的滞后尤其是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缺陷,客观上要求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因此,以民法的社会化为视角,系统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现状与不足,加强其立法完善,实现民事救济制度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3X):43-43
<正>三原则灾前防——未雨绸缪指根据气象灾害的前兆,气象部门做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灾对策,落实防灾措施,还包括增强人们防灾意识和软硬件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工作。灾中抗——应急避险灾中抗是指在灾害发生时指挥系统根据抗灾决策和措施及时采取抗灾行动。灾后救——伤害急救灾后救是指气象灾害发生以后,相关部门迅速开展灾情调查评估、筹款筹物救济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落实救济对象在村级公示,对保证基层救济工作公正、公平的实施.促进社会救济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多年来社会救济实践看,落实救济对象在村级公示应注意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震撼了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在对这场灾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方方面面的深入反思中,如何强化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灾害中保险赔偿数额与灾害损失的极大反差.凸显了保险在整个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尴尬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加强巨灾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