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论一个老师书教得好时,人们常爱这么说:“把书吃心里了。”看来,“吃”书是教好书的根本,要教好书,就非“吃”书不可。“吃”书,含义有二:一是深刻领会书的内容,一是熟练掌握书的教法。做到这两点,教好书的把握才会大。“吃”书,并非吃饭那般简单,不下番功夫不行。要“吃”书,就要增强“食欲”——提高对教书、“吃”书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是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而教、而“吃”。这样,“胃口”就大,也就爱“吃”。要“吃”书,就得豁出辛苦。“吃”书即吃苦。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衰楷传》说:“初,顺帝时(公元一二六年到一四四年),琅邪官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德。’”李贤注说:“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见,宫崇从其师于(一作干)吉所受的《太平清领书》百七十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平经》。  相似文献   

3.
袁枚的食戒     
清大才子、大美食家袁枚对吃特讲究,所写《随园食单》一书,其《戒单》尤为有趣。今天的许多人不讳言爱吃,以会吃为荣。满街馆子一家接一家,还不断开张新的,且经常是坐得满满的。但今天的老饕们还重犯着18世纪的忌,爱吃,实在又不懂吃。  相似文献   

4.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5.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大军事学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兵家和学者的推崇和运用。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故就其人其籍问题作一新的考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在此只讲到孙武的“国籍”,而他是齐国什么地方人,他为什么要到吴国去?宋代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对其记载得就比较系统了。两书俱称:“(田)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  相似文献   

6.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7.
有民谣说:“没有东北人不敢干的事,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东西。”看来广东人的爱吃和敢吃是“有口皆碑”的。广东人为什么爱吃野生动物?围绕这个话题,记者访问过多位专家和市民,答案不一,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种饮食传统。就像陕西人爱吃面,四川人爱吃辣椒一样。唐代以前,广东原始的捕捞狩猎的生活方式沿续的时间可能更久。西汉《淮南子》记载:“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不用。”其中的髯蛇就是现在的蚺蛇。《清稗类钞》中称:“粤人嗜食蛇……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龙虎菜。”不难看出广东人吃食野生动物历史之悠久。进补的观念。这…  相似文献   

8.
《风俗通》:“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饮食,又日赏新,始杀也,食新日(?)膢”。《续汉书》:“武帝令天下腰五日。蔡邕曰:(?)兽常以立秋日还食其母,猛蟲搏挚。王者亦以此日出猎,还以祭宗庙”。《周礼》:“以白琥礼西方”;注曰“立秋为白帝之精,散白琥以象秋气之严肃”。从以上三资料可知古人于秋天五谷熟时祭宗庙,出猎。这是农业与狩猎生活一致的祭礼。因为“(?)兽”(白虎)以立秋还食其母,名叫“(?)膢”。这里的“(?)”和“膢”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郏县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苏洵的归焉之地。毛泽东同志也曾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郏县县委统战部在这片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11.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恐怕是  相似文献   

12.
饮食之妙,在精,在奇,在天然地道。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这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传统。现代人的吃;讲究吃得排场体面,吃得与众不同,吃得食丰味广。事实上,最有资格说吃的常常不是富豪大款,而是遍行天下的旅游者,因其行踪所至,皆可尝到各色食品。中国菜东甜西酸,北咸南鲜;西餐大菜讲究精致好看;吃的是赏心悦目;而古今中外,众多的民族,众多的地域皆因饮食而与众不同,皆因美食让人心神向往。所以,《奇食妙趣》专为旅游者而设。不论你在何地尝过什么样的奇妙饮食,都可以端来与其他人共享。当然,一日白饭,一杯香茶,道中人自会品出不同凡响之味。这食物之“品”与食客之“味”,就是《奇食妙趣》的旨趣所在。说得时髦些;这是所谓“饮食文化”。最后,别忘了多多关注带有“民族”和“绿色”风味的饮食。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新年伊始,《交锋》一书的两位作者,又抛出了《交锋》的续集,名日:《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该书说,它的主题是:“一个中国,多种声音。”我们且拿《呼喊》一书的“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来剖析一下吧!所谓“主流的声音”。这里讲了邓小平理论,但是却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至于作者宣扬的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更是把邓小平理论糟蹋得不成样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中央情报局强使美国学者对中国说“不”马鸣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出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  相似文献   

15.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7.
刘彦华 《小康》2023,(4):46-48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显示,面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情况,29.1%的受访者不满意,45.2%的受访者评价“一般”,最让国人不放心的是蔬菜、速冻食品和熟肉制品,最让国人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2022年12月—2023年1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宏观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3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为71.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0.8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1日,新修订的《律师法》正式施行。这郏被业界评价为“吸收了多年来司法改革的成果,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正面临着与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问题上规定不一致的尴尬。而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法律位阶关系更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9.
董仲其同志在《<基督教的本质>与马克思恩格斯》(载《探索》杂志1986年第4期,以下简称《董文》一文中提出,《基督教的本质》(以下简称《本质》)并没有使马克思成为费尔巴哈派的人。文章立意较新,但似乎论据不充足。笔者在此提出不同的观点,以求教于董仲其和其他同志。一、“一时成为费尔巴哈派”而不是“同时成为费尔巴哈派”《董文》认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已经说阴,成为费尔巴哈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返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时问在费尔巴哈1841年6月《本质》一书出版之前。《董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怀疑时间在1842年——1843年3月,即晚于1841年6月,因而断定马克思不可能成为费尔巴哈派的人。笔者认为,用《本质》的出版时间来衡量马克思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最早介绍到中国来是什么时候?一说是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民报》第二号刊载的蛰伸(朱执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另一说是一九○三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日本福井准造撰、武陵赵必振翻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 据我们查阅有关资料证明,连载于一九○○年至一九○一年《译书汇编》上的《近世政治史》一书,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况。 一九○○年,中国留日石学生戢翼翚(元丞)、杨廷栋(翼之)、杨荫杭(补孙)、雷奋(继兴)等,在东京创办了《译书汇编》。十二月六日发行创刊号,刊登了“坂崎斌”译的日本著名法学者有贺长雄(1860——1921)著的《近世政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